微信分享图

【大愚书论】同源异派,遂分今古,秦国文字与东方六国文字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大事件直接开启了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今古文之争。那就是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为了扩建自己的宫室,拆除孔子家的旧宅,结果从墙壁中发现了许多古文经传。孔壁所出之书乃是战国文字,从时间上来说并不比同时期秦国的大篆早,为什么却被称为古文呢?这就要从秦国文字与东方六国文字的关系说起,我们先看下面这张秦统一文字表。

通过这张图片可以发现战国时期七国的文字或同或异,有很多有趣之处,首先是楚国与燕国,虽然一南一北,相隔悬远,但两国文字的相似之处反较他国为多,这可能是因为两国位置离周王朝的政治中心较远,受其影响较小,所以文字演变相对缓慢,楚国的文字甚至保留有殷商的某些风格。但再看齐国,地处东海之滨,文字却出人意料的有着明显的大篆繁化痕迹,或可推知,西周末年的大篆曾在齐国推行过,西周灭亡后,齐国的文字走上了自主繁化外加融合地域特色的道路。

周公辅成王画像砖

韩、赵、魏三国原同属晋国,晋国与东周关系又最为密切,故其文字与西周的金文最为接近。另外还有“周礼尽在”的鲁国,虽然不在战国七雄之列,但一向与两周王室保持着亲密关系,在东周时期更是部分承担了周文化交流中心的角色,故鲁国文字可参酌各国文字,应最得金文之宜,故后人说古文“以(孔)壁中书为正”。

礼乐编钟

尽管各国文字有着这样那样的特点,但整体上可分为继承大篆的秦系文字和东方六国文字,二者又都是从西周的金文发展而来。东周时期各国交流频繁,春秋时有孔子周游列国,战国时有百家之士游走于各国,李斯楚人,赵高赵人,但他们二人都参与了秦国小篆文字的写定。这说明七国文字虽然各异,有统一的必要,但在当时由一国文字通晓他国文字并非难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012/b0c2f8955bd0401a7196d27cdd82b737/b0c2f8955bd0401a7196d27cdd82b737.jpg

秦统一后六国文字尽废,小篆与隶书作为标准文字迅速通行全国,当时秦人识别东方六国的文字应该也并非难事,六国的部分文籍在当时就改写为了秦国的小篆或隶书,更多的书籍则由于秦国倏忽而亡,没来得及改写,藏之于西汉的内府之中。

汉宣帝

汉初虽仍以秦八体来考察书吏,不过隶书很快便以其书写便捷的优势,成为主流字体,到了汉宣帝时已经开始下诏求通小篆之人。这说明在西汉建立一百多年后懂小篆的人已经不多,更不用说大篆和六国文字了,大篆、小篆和隶书皆为一系,一般人花些时间或可贯通,而东方六国文字由于俗体字和异体字太多,即使学问淹博者识读起来也很困难。于是汉朝人遂把六国文字通称为古文,以其是由西周金文演变而来,而将由大篆演变而来的隶书称为今文。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