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文学入画

  鲁光这位知名作家极好丹青,而且如痴如醉。

  1996年金秋,中国画研究院为他举办个人画展,刘勃舒对鲁光的绘画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的大写意为“富有情感、生命和现代意识的新文人画”。老画家华君武和许多美术界行家也称赞他的大写意画风新、画路广。

  70年代末,他涉足丹青。把他引上绘画道路的是花鸟画大师李苦禅先生。苦禅先生对这位忘年交说:“你的文章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这激发了他学画的热情。

  80年代初,他迷上了崔子范的大写意艺术,成为崔门的入室弟子。崔老也告诫过他:“学画忌偏爱。太偏爱我,你就跳不出我的樊篱。你可以爱我,但艺术上要背叛我。”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的艺术个性。崔子范是学哲学的,从哲学入画。他是作家,当从文学入画。应该说,鲁光作画,大大得益于他的学识、修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最重要的是,由感而生情,由情而生意。而意是大写意的灵魂。鲁光格外重视艺术感觉的培养,很善于捕捉艺术灵魂。他总是用画家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外出时,他常常以速写代替日记。他的速写本记录着“美”,积累着感觉。他的许多画作,都来自这些美的升华。对意的捕捉,对意境的开拓,不仅来自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同时也来自画家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如他的画作《老屋》、《山居》,与他的散文佳作《老祖母》、《一杆红木秤》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寓寄着他的浓郁乡思。鲁光的大写意胜人一筹之处还在于拟人化、象征性手法的运用。他的《三人行》、《自画像》,以牛喻人,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极具幽默感,令人回味无穷。他重视画题的命名和题跋的撰写,这对于深化意境和突出主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两年,他笔下的牛,造型更趋简化,已近半抽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用笔用墨也日渐精到,强调以书入画,常常以焦墨造型,画风独具。经过十数年的艰苦探索,鲁光的大写意,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鲁光已年届花甲,近日他在一幅牛画上题写,“人生六十从零开始”。他童心不泯,在艺术创作上尚有很大潜力。人们企盼从他那永远年轻的心灵里,流淌出更多更新的画作。

  杨庚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院,著名美术评论家


作者:杨庚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