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即有即无 即无即有

逆旅留痕集(17)
 
《云来烟往浮生记》后记
刘晓林

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杜甫老夫子在《偶题》中这样认为,我也同意。因为我自认为的另一位异代知音、旷世奇才东坡居士也持“下笔当做千秋之想”的高远之志,虽然人们大多将此理解为书法创作中的鞭策之论;于是,我也自认、我也与杜苏二子靠近——文章实在是不好写,若写就要写的像文章的样子:内外双美,韵具神出。
 
恍惚数十载,区区留下了几百万的恍惚文字。我在内心深处带有主观、偏己的麻醉式自我称赞,恍惚认为自己的笔下曾时游时飞了可观的中国字的“散式集合体”。一日兴起,择文成册,美其名曰《云来烟往浮生记》。予拜请国中通儒饶公宗颐题签,易学大家王翁以雍作序,自然为拙“著”倍添了无穷的永恒光彩。
 
文学也罢,艺术也罢,人生也罢,宇宙也罢,“物”在内在上是可以统而合之的。我向来主张“混沌之学”,各类的学问无非是人类自身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至于各类的学问的命名更是多出于你我易“实施”的客观需要而已。我接触过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的智者,在他们的身上、在他们的“气场”中我得到了源源不息的反馈与德泽。短暂又漫长的岁月中,悲欢离合缠绕着你我,简洁繁纭附依着你我。人言聪明透顶,人言看透世界,我不敢苟同。如果有人以“透”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认识之高、能量之大,其充其量是主观至极的不透之透。几万天的日子中,你我若能够对周围的“环境”通了就已经是大幸了。看一下众多的自谓“透者”陷入偏执而不能拔的几率何其大,只有“通者”才会拥有无所惧的缅邈时空。
 
我由衷感谢我那已在天堂的母亲、仍然健在的父亲,我由衷感谢鸿蒙中与我或远或近的一切……“悟后六经无一字,唯见孤月湛虚明。”人存在过并且参悟了虚实,这实在是美妙无比的事情!我在《无意戏弄唐伯虎》中有文,曰:“不朽岂关名与利?凿壁一样观文章!”一个人存在过,天地也承认了你的存在——这就足够了!世间的必然与偶然有谁敢宣称并能确实做到精确的把控呢?
 
老子说“大美无言”,他仍然“说”了五千言。即有即无,即无即有。云来烟往,浮生之记。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