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与流行
刘晓林
流星易逝,瞬间划过夜空。流星有过极度绚烂,在这一点上其较恒星被世人的特定时间的关注度更高些——之如壮士与平民,之如质量与长度。
流行作流而行之讲似乎更能说的通!或许人们为了将流行与经典相对,于是流行也成为了短暂的代名词。事实上,流行与经典存在重合的部分——流而长行即为经典。换言:流行未必经典,经典则必流行。
于宇宙而言,流星与流行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于人类而言,流星与流行也十分正常——恒星与经典原本是稀缺之物!关键的关键是即使做流星与流行也要做的名副其实才是!
附:
名不副实与名副其实
刘晓林
中国盛产名不副实的、五花八门的学者文人——书法家、画家、评论家……各色的名人充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之如厨师做不了几个菜甚至不会做菜,本来臭皮囊里没东西却拥有了“家”称号?原因很多,主要有二:1、不自知.2、他人封。尤其是后者造成了“家”们的泛滥——只要相互认识、关系不错,于是乎人人皆“家”——屋子里的豕罢了!!
名不副实没什么好说的,自欺欺人、他欺欺己的把戏而已。
名副其实较名不副实要珍贵的多,真正的家不要系列冠冕堂皇的装饰性帽子——名字一出,人们自然知晓其是干什么的。张大千、齐白石等还用着重标明著名书画家?王国维、陈寅恪等还用重标明著名某某家?天大的的笑话!他们的作品自然会替他们说话——人因作品显胜过作品因人显,比如,陈子昂的一首《登幽州台歌》就足以诠释其是名副其实的诗人。
一个人能做到名副其实自然不容易,社会离不了不王之王。
我在内心深处不屑与名不副实的“家”们为伍,“拥抱”的只能是名副其实之士。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