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吃糖

吃糖

 

陈健强/

如今的人们都怕糖,怕吃糖,怕糖的高热量使到身体肥胖,还怕得糖尿病。而且市场上很多食品都标明是低糖型、低卡路里。在此股风气下,近日买板篮根冲剂买了一款低糖型的,喝到最末有一丝苦涩味,甘凉回味。

 

回忆二十六年前,糖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很宝贵,人们对它趋之若鹜,并以大种甘蔗来换糖。所读的小学就有一片甘蔗园,各个班级都在劳动课去打理。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初中三学年都有去甘蔗园劳动,主要是为了糖。

 

去甘蔗园劳动是全校的集体活动,同学们很活跃,主要是可以下到田里玩耍。而且到了收成那天,还可以吃甘蔗。收成也最辛苦,一身泥水、汗渍,但劳动过后的心境是甜丝丝的,因为一个星期后,学校就会给每个学生发两斤长方块的黄糖作为报酬。一直到了初中一年级镇里建了一个糖厂后,才没有发糖,换成了班务费。班务费在学期末如有剩余,就拿来开茶话会。开茶话会又是开心,老师买了很多水果,还买来胶卷给我们拍照,并冲晒成每人都有几张,这些都是我们同学的劳动成果,都很开心。

 

那时侯缺糖啊!那种缺啊!想起糖就吞口水。学校分到的糖都拿回家,被家里吊高或深锁起来,留待逢年过节和大喜大庆,平时想偷吃也大抵不知藏在那里。

 

虽则家里把蔗糖藏的严严密密,但毕竟还是有伙伴能偷几粒或半块出来。然后一伙人跑到村外大人看不见的竹林小溪旁,捡一堆枯枝,找一个牛奶罐,勺了溪水煮糖吃。一班玩伴中年纪有大有小,有十八、十九岁也有我们七、八、九岁的,年少者往往是年长的堂弟,都是关系亲密兼长期玩开的。在煮糖过程中大伙有说有笑,听麻雀啁啾,玩溪水潺潺,有的爬树,有的掏鸟窝,我喜欢攀竹,大家热闹非常,逍遥自在,心情舒畅。

 

糖水煮熟后就分摊,想起那时我们年少身矮,踮高双脚举高双手拿着竹壳争先恐后等身高者分糖水的情景,真是好笑。糖水是用竹壳分盛,竹壳内壁很光滑,把它折成三角锥斗,装好稠稠的糖水,再把竹壳举高,伸出舌头,让糖水流淌进嘴里。我当时小孩一个,一分到糖水就迫不及待地倒进嘴里,糖水很稠兼份量很少,倒在舌头上,嘴巴“吧砸”几下,唔......!太甜了,甜到落心,滋味好极了。平时凡是甜的食物都放很少糖,还加了很多糖精,从来没吃过这么纯纯的甜!一边享受喉舌间的天外美味,一边又不得不跺脚乱跳,张口吐舌呵热气,烫啊!一伙伴喝完后说还要时,由于烫着甜着喉咙,所发出“还喝”两个字变了音,引起我们哄堂大笑,笑得前翻后合。此话后来笑谈了几年,直到今天还津津乐道。

 

喝完糖水,一伙人神秘地回去,还约好不能跟大人透露。

 

但如今很好,竟然全民怕糖了,要“低卡路里”,要“低糖型”了,就是村里的老年人也说:“糖不是好东西。” 老家各中小学别说种甘蔗赚外块了,就是小学到初中所有的学杂费也全免了,镇里的糖厂也变了淀粉厂又荒废了, 今天所买的糖也不知道产自那里了。

作者:陈健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