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鉴定家之“鉴定”

       书画自进入市场以后,赝品也就应运而生,收藏书画也就面临一个鉴别真伪问题,所以后来不少收藏家也就成了鉴定家,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鉴藏家”或称“鉴赏家”。当然,还有专门研究书画鉴定的鉴定家。
       古玩书画的鉴定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既是技术的,又是艺术的,它要求鉴定家具有多方面的学识,以及通过长期实践而积累的鉴定经验。鉴定家又不是“万能“的,事实证明,任何一位鉴定家都难免有失误的时候。历朝历代的收藏家都有赝品收藏,包括历代宫廷收藏。
       但是,鉴定家又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私人收藏还是公家收藏,必须经过认真、严格地鉴定才能避免征集到赝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徐邦达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书画鉴定家,他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可称鉴定界泰斗。他曾说过:“鉴定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他又说:“一件书画,你以前看真了,后来又看假了;或者你以前看假,现在又看真了,说明你提高了,进步了。”由此可见,鉴定工作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苏州买了一件明宣德皇帝的书法,200元,当然是赝品。因为上面有徐先生的收藏印和吴湖帆先生的题跋,所以回京后,我拿给徐先生看,徐先生说:“这是赝品”。他说:“那是我年轻时在上海买的,后来送给了老师吴湖帆先生,老师看了很高兴。后来老师在上面题了跋,一直挂在画室里。”
       徐先生又讲了明朝时的一个风气,人们喜欢复制皇帝的御笔,挂在家里,借以曾辉,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我体会到,书画鉴定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没有尽头。所以,我总告诫喜欢收藏书画的人,收集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多找几个人鉴定,然后在经过分析,查证,以求得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大家意见一致,或真或假,都将是一个较可征信的意见,失误的可能性会小些。另外,不要过于相信题跋、著录、出版、名人收藏等等,那些都是辅助依据,重要的是,要对作品再鉴定,找到更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于文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