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的新动向
一个疑问困扰我多年,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拍卖行,寄来的图录堆积成山,从中竟很难找到真东西,他们靠什么生存。特别是那些全部拍品无一真迹(真品)的拍卖行,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拍卖行决不是少数。近来,古今通宝事件,和沸沸扬扬北京某拍卖行只有卖家到场,而很少有拍品成交的事实。以及,近来一些知名拍卖行,也实行起"上打珠"的拍卖策略,送拍品,先交费。图录费,保险费,鉴定费,不一而足,以底价一万元计,最少要一千元,多则数千元。我终于明白了他们的生存之道。这样的生意,看起来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只赚不赔。其实,从长远计,在竞争日趋激烈,好拍品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特别是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你聪明,难道别人都是傻子吗。除非你不想长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骗一把就跑。收藏古董市场历来以眼力取胜,以反悔退货为耻。一旦上当,后悔莫及。请朋友们关注拍卖市场的这一动向,避免上当受骗。
收藏品市场的新动向
上一篇文章名为“拍卖市场的新动向”,实则不够全面。近来看到一些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同某某国外公司合作,斥巨资收购古玩艺术品等等。看到广告时,颇觉意外,市场一夜之间竞会好到如此程度。国人文化素养竟会提高如此迅速,有如此多的公司跨过艺术品投资的高门槛---鉴定难,变现难。。。。而如此慷慨解囊。真正与其联系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同上述拍卖市场的做法如出一辙。所谓收购者根本对古玩艺术品毫无兴趣,也知之甚少。收购者本应在众多的艺术品中选择自己中意的,喜欢的东西,凭借自己的眼力或者自己相信的专家的眼力辨明真伪后,再谈价钱,如能谈妥,便出资收购。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和程序。然而,这些斥巨资的大老板及所谓的专家,看过图片之后,竟然毫无选择,而让出让方自己选择几件拿过去,先让他们指定的专家鉴定,鉴定费每件数百上千元,由出让方承担,醉翁之意一目了然。至于,收购与否,结果如何?圈里人自然心知肚明。这里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作者:huililee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