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布置场景需要一批芦笙,专程去融水县四荣乡荣塘村翁牛屯找到了芦笙艺人梁文东。当得知我们要借一批芦笙并邀请他到拍摄现场协助拍摄时,他很兴奋,大家谈好了租用的价钱,一句话:双赢。
小梁制作芦笙的手艺是家传,他父亲就是村里制作芦笙的好手,当父亲做不动时,兄弟俩只有他接了班,弟弟认为做芦笙赚不到钱,去读了书,毕业后到目前为止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小梁则一丝不苟地专研芦笙制作技艺,很快成为十里八乡做芦笙的高手。去年春节前,临近的村镇还有湖南那边都来了几批订单,小梁是忙得不亦乐乎!
小梁的身后是他家,木楼比较破旧。目前,他与兄弟两家人合住。
别小看这简陋的作坊,芦笙的簧片都是在这里锻打出来的。
将黄铜片加热再锻打成薄片。
原料——大大小小的竹筒,各有用处。
原料——木头,做成芦笙手持的那部分,发出声音的管子就插在那上面。吹气进气都得通过这里。
做芦笙的工具:校音器(长条竹管)、各种挖孔工具、刀、銼子、锤子等。
外形出来了,那细细的竹篾捆扎得可结实了。
大木桩就是工作台,旁边的小柜子可以拉出几个抽屉,抽屉里都是各种各样的工具。
靠窗光线亮堂,小客厅就成了他的芦笙作坊。小梁身后墙上挨着的是做好的大芦笙,一些芦笙已经绑上了红绸,就等提货了
小梁他爹的烟斗好玩,用老竹根自己做的。
小梁接了班,他爹一脸自豪。
芦笙队在做开拍前的准备。他们手上的芦笙许多都是小梁亲手制作的。
另一队人马。瞧,连女人也能吹。
这杵在地上的大家伙叫“地筒”,发出的声音很低沉,作用就像交响乐队里的大贝司。
还有一队,远处有个人芦笙上插着羽毛,那是芦笙队的头,什么时候吹什么旋律都是由他发号施令。
作者:苏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