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塞尚崇尚的是普桑,可笑的是他没有能力做到,却成就了自己,照着他的对现实的处理方法,你会发现毕加索是如何分割和击碎“物体”而从新“立体的”,他比塞尚走的更远,他回朔到人类的早期甚至儿童视点,想想这可能吗?
晒台上的静物
东湖路老房子
建国西路旧式公寓
外白渡路桥
看看表现主义和康定斯基是怎么回事?我更适合后者。。。
四川路桥
徐家汇教堂
一路下来,我喜欢的是保罗• 克里,他的画让我感到象诗?音乐?寓言?只有本身才能表达,没有对象,有的只有“童贞般理解”的本身。。。
麻雀与春叶
十六铺码头
祖宗在表达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事物时,往往喜欢用修辞、典故即用另一个微妙的系统来比附这个系统,你会有种在理解这个东西的同时又可整体把握他。他不象西方的那种通过解剖对象把它细分成多个清晰的概念来静态地推演它,他虽然能够得到精确地阐释和还原,却失去了活性,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画论和作者几乎都是画家本身,而西方是可以把它分开的,好的理论家、批评家不一定是画家,他们的阐释对画的本身有意义的,但对画者来说就有点可笑了,如果你是画手千万不能信这一套,因为西方的那套是“事后的”,它是不可能推演出“事前的”。他们建立理论的意义是绝对“清晰完整的”,而我们是相对“片断模糊的”,因为祖宗从不认为是可以绝对完整的。那怎么样呢?就是我们在竞争中落败于他们。。。
作者:william690c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