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The Records ——过往的尝试。。。

博客中我很少贴自己的油画作品,那是在整理以前的作品时,发现大部分的布面油画都已爆裂脱落,可见那时制作的材料过于粗陋,不讲究也不懂。奇怪的是那些在灰卡上刷了一层乳胶的油画却存了下来,它们是我为了节省钱而用于探索及练习的作品,我不曾打算贴上来,因我不想让人看到我曾有过的这副面目。。。

国庆期间几个平时很少谋面朋友,一起在其中一个的画室里聚会,饭桌上的话题自然就谈到画上去了,争论间让我联想到这二十年前的探索作品。我不认为语言是理解世界的最有效的方法,语言对我来说是不确定的,我那时绘画的探索,从理解的角度而言,不是从语言的层面上来的,年轻时虽不自信,但内心极为狂妄,总认为是人做的东西就能做出来。画画上喜欢的名家很多,却从来就拒绝临摹,到朋友家里看到墙上挂的临摹大师画,总要嘲笑一番,心里想别人照着东西画的画,你却在照着别人照着画的东西在画一遍,那不是在吃别人吃过吐出东西,怎么受得了。。。所以我的探索都是找个类似的场景对应着看看那些大师的画面是怎么处理成这样的。比如塞尚的静物画,我也摆个类似的静物对应着看他是怎么处理成他的画面的样子,看看书上那些玄乎的说法到底是什么东西?

塞尚崇尚的是普桑,可笑的是他没有能力做到,却成就了自己,照着他的对现实的处理方法,你会发现毕加索是如何分割和击碎“物体”而从新“立体的”,他比塞尚走的更远,他回朔到人类的早期甚至儿童视点,想想这可能吗?

晒台上的静物

东湖路老房子

建国西路旧式公寓

外白渡路桥

看看表现主义和康定斯基是怎么回事?我更适合后者。。。

四川路桥

徐家汇教堂

一路下来,我喜欢的是保罗• 克里,他的画让我感到象诗?音乐?寓言?只有本身才能表达,没有对象,有的只有“童贞般理解”的本身。。。

麻雀与春叶

十六铺码头

祖宗在表达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事物时,往往喜欢用修辞、典故即用另一个微妙的系统来比附这个系统,你会有种在理解这个东西的同时又可整体把握他。他不象西方的那种通过解剖对象把它细分成多个清晰的概念来静态地推演它,他虽然能够得到精确地阐释和还原,却失去了活性,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画论和作者几乎都是画家本身,而西方是可以把它分开的,好的理论家、批评家不一定是画家,他们的阐释对画的本身有意义的,但对画者来说就有点可笑了,如果你是画手千万不能信这一套,因为西方的那套是“事后的”,它是不可能推演出“事前的”。他们建立理论的意义是绝对“清晰完整的”,而我们是相对“片断模糊的”,因为祖宗从不认为是可以绝对完整的。那怎么样呢?就是我们在竞争中落败于他们。。。

作者:william690c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