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这是我第一次到曲阜,真切感受到了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刚才王先生说曲阜文化是一个有关包容的文化,他与海派文化的容纳包容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大家都在说海派,什么是海派很少有明确的界定,海派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那就是程十发先生说的海派无派,无派其实是在强调开放无疆的自由精神。海派的自在开放来过上海的或在上海的艺术家们都有体会,海派虽有江浙沪一带的地域性,但时刻体现着一种兼容并蓄和自在开放的精神。它的地域性呈现了江河海洋宽宏大度和江南水乡精致敏锐的双重特点。
海派绘画还有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呢?它是产生时代和历史文本紧密相关的一种良性系统。和时代密切相关的文化是优质的文化,它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没落,它有天生的融合能力,故一直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所以说它本身就不存在僵化、停滞不前的细胞,海派像山东的历史文脉一样,可以接纳各种文化的并存繁荣。这种文化既要走出去,也要有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容纳、放进来。假如济宁曲阜一带是一种运河文化,那么海派文化就是江海文化,是和水有关的文化。
乐院长在来之前让我介绍一下海派的现状目前海派的现状是什么。我是一个职业画家,经常在媒体发表文章,今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部37万字文集《荡漾时代》,其中有许多关于海派当下生态的文章,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淘宝、亚马逊、当当网去买这本书,比从我这里买便宜。
海派的现状是什么?我简单的说一下,海派艺术家是相对比较独立的、不结群、专心书斋与画室的一个群体。上海书画院做为海派绘画的一个重要载体之一,在这个《海上生明月》的展览几乎概括了当代海派中国画的现状。整个海派生态实际是不局限于书画方面,它既有向中国书画传统致敬的一些画家,也有走在国际艺术前沿的探索性画家,亦有新技法与笔墨结合的画家,在个人语言表达上有相当独到的发现。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上海抽象艺术是在上海相当有代表性的画种,出现了一批极具创作实力的艺术家,如果说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上海抽象是不自觉地跟欧美文化走的一种倾向,那么这十年来的上海抽象渐渐回归到本土绘画精神相关探索的层面中来。
所以说海派艺术最大的优点是一直属于一种探索精神状态。据我了解海派艺术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跟艺术市场是若近若离的。由于传播渠道的不均衡,现在北方的画家对海派还不是很了解,由此产生了许多误判,感觉上海没有形成一种像民国时期的那种气象和规模,北方的画家们实际期待海派能出现全新的繁荣的景象。这其实和政治经济环境有关,解放后,政治文化中心在北京,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更具国际化倾向,与北方及内地的交流比较少,这显然与海派精神是相悖的。
就目前而言,据我个人了解,上海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只是不被大家了解,所以,上海的艺术家不能呆在上海太舒服,要到处走走。经常去北方和内地举办这样规模的展示活动。以后我们应该做一些更学术的、并非过于全貌的展示。上海的艺术家很有成就,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与合作便尤为必要。
我希望像上海的画家走进齐鲁大地这样类似的活动会越来越多,让中国的其他地方更多的了解海派的艺术家,了解海派的艺术。谢谢大家。
作者:吴林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