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有关距离│真实与色彩的认知与表达

KnjOZGI1twmt0f0AMvIJ1Lis2OUPY7ruzq3D36MX.jpg

  有关距离│真实与色彩的认知与表达

  文ˉ康蕾

b5Jn9n5UeRuPZv26W6P2kAXRv1hshjNY92QTAPEp.jpg

  康蕾,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第二届研究员。

  重要展览:首届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获奖教师康蕾、柳青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西厅(2019);

  “语上--张从云、康蕾双个展”,北京798桥艺术空间(2017);

  “无边的生长--康蕾作品展”,今日美术馆(2016);

  “四月青蓝--康蕾作品展”,大都美术馆青年艺术空间(2015);

  “距离与对话”康蕾作品展,巴拿马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

  出版物:《世纪新艺丛--康蕾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无边的生长--康蕾作品》,今日美术馆出版社(香港),2016;

  《西方素描语言经典:后印象主义素描》,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康蕾》,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系列教材--色彩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康蕾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一、有距离的观看

  时间和距离一直是我思考的主题。

  作品是个人感觉、知觉、经验、记忆、想象、思维的汇总,从事艺术创作,我有兴趣探究自己的内心空间和外部世界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和物像场景的描绘,都跟现实有关联,也有一定的距离感,包括色彩的认知和有关“真实”的认知,都是经过转化后的有距离的表达。

ZtW9TwmhtoEHjceSMbjcMZAuoXVye9TsPZnHAhm9.jpg

距离系列ˉ坦培拉ˉ200cm×140cm×8ˉ康蕾ˉ2013-2017年

  有些作品表达生存状态,而我是想获得这种生存状态以外的一种自我内在的表达自由,从而体验生存的真实。

  画面的形成,是自我可感知的不可见世界的一个可视化过程。对事物的认知通过物质原料,通过技法,形成一个画面中新的世界。创作时,沉溺于发现的过程,看思维借助具体的媒介在画面上生长,利用繁简、疏密、主次、取舍、虚实、穿插、掩映和色彩关系构筑一个画面中的精神空间。

fF3RzBAiEFRDScHkCDronDxGpDAbdKYeXNCYsVIv.jpg

距离(局部)

  有距离的观看是退避到自我内心的一种态度。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之间相互依托、共生和互补。不同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自失”于对象之中,适当的隔离与封闭,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世界的本质,从而再现更真实的个体感受。

1ANXPra2VIE4Gx0vrW2BHOMCmiKaDo9fHuMZ5EXi.jpg

距离(局部)

  我的绘画特点是油画根基和坦培拉、丙烯等材料技法的拓展研究经验,表达上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出发,借鉴吸收中国画、民间壁画、版画、刺绣、剪纸、皮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把个体成长过程中所有的感知、经验和认知都糅合在一起,借助人物形象或物像,比如戏剧或植物等,将对环境、社会、生活和人的关注,用隐喻的方式在作品中表达出来。我注重多看和多感受。当时当地的视觉体验和直观感受形成的印象留在记忆里非常重要,这种微妙的感受和印象貌似抓不住,其实是特别真切的生命体验,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个体的审美指向和艺术创作中自然流露出来,那是作品整体的气息。同样,空间距离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此,只有去过远方才会理解身边所处的环境,也能帮助认识自己。我就是在2004年第一次出国考察美术馆原作时,在巴黎集美博物馆确切意识到自己如此喜欢中国的艺术和文化。而且,有些地方如果有可能,需要一去再去,比如世界各地的各大美术馆和国内各地的博物馆,石窟与壁画所在之地,比如敦煌、麦积山、炳灵寺。每看一遍感受不尽相同,旧的记忆叠加新的感受,体会更加细腻。很多美术馆和画廊展览的展陈方式本身就是件艺术品。

HaaS88HkCKwlak0LoU9zg7CT4A1oUFZsg1Ni7zcr.jpg

距离(局部)

  二、关于表达的真实

  我的作品记录的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空间,而是客观和真实。

  艺术创作可以表达不同的真实。我寻找的真实,不是客观再现。人类大脑视觉系统和人眼的观看机制,决定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观看和对客观真实的认知。有研究表明,人类观看世界是分离和组合的过程。相较于完全客观再现的表达形式,我更愿意在心里经过一次次转化,表达客观事实作用在主观经验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真实体会,在内心经过分离和组合重构世界,用画面来容纳心里重构后的世界。

  对于我,一个真实具体的空间是限制。没有具体的场景限制,在自我意识和感觉上是更开放的世界。所以,通常创作时我不完全再现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场景,或者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我的作品更多源于自我主观意识参与的真实感觉和对客观现实的转化。

  艺术的真实,是客观物体和主观意识多层次的交叠之后呈现的一种“真实”,只在艺术家自我的表达中存在。

  三、物质基础

  绘画作品中的世界是独立于外部空间的,它的存在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是在物质中实现了自我的存在,使感觉化为可见。这个物质就是富有表现力的颜料、画布等。材料技法无疑会带来创作灵感,帮助丰富创作元素和拓展创作方式。我喜欢研究油画、坦培拉、丙烯等材料媒介,探索如何发挥其特性为个人艺术创作所用,而不是为材料所限。

  画面中的形式语言会“自说自话”,构图、造型、色彩、用笔和肌理材质都是生动具体的直觉选择,是作者情绪出入变化的痕迹。色彩的强度,笔触的大小、方圆、长短、宽窄,用笔的起承转合、虚实强弱关系,黑白灰的组织,颜料肌理的厚薄、干涩、平滑、饱满,线的粗细、疏密……细节的把握是作者真实性的流露。那些松松紧紧疏密有致的组织安排,那些带有画意的笔触线条,都是通往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

  四、色彩“表情”

  色彩选择的自由也是表达的态度,是与生活保持距离的方式之一。在色彩与造型之间形成的世界,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化。画面形式语言处理上每个艺术家有不同的归纳和提炼方法。有的人“驯化”了造型,有的人“驯化”了的色彩。对于我来说,色彩是心灵的直接表情,色彩和物象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和再现关系,我会依据感觉和表达的需要在色域中选择颜色进行“编码”,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观察世界后的思考延伸进画面。

  越单纯越丰富。我对于单纯与丰富间的辩证关系始终有兴趣,画过红、黄、蓝、绿、黑等不同色系的“单色”系列作品。归纳色彩,尽可能地从单纯中挖掘它的丰富性。单纯是整体的感觉,丰富是进入到细节体会。色彩的纯度、灰度、冷暖、明度、厚薄、透明度等变化,会有不同的层次关系和质感。同类色彩更能辨析出色差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的细微变化与色阶关系,比如同样是红色调的作品,橙红、朱红、大红、紫红、深红等会有不同的节奏关系。社会心理属性不同,比如同样用红色表达民族性格,在戏剧和塔吉克的视觉传达中,感觉截然不同。

  自我解析,色彩的单纯化也是对外部世界有选择地接受的态度,在画面中做一些改变,主观去掉不需要的、多余的、琐碎的色彩,象征着过滤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想要、不接受的存在。画面上强调的色彩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色彩关系和写生色彩经验,具有一致性和相异性。去除“噪音”干扰的同时,色彩关系会更加清晰。在个体的可控的范围内重新组织色彩关系,创造一个更加纯粹的画面空间。色彩的主观的配置和开放的空间设置一样,可以帮助摆脱真实的束缚。

  五、乐园叙事

  “乐园”是现实世界的隐喻,也是精神世界的象征。

  “乐园系列”通过植物的生长与日常记忆碎片描述生命的状态,表达对现实的看法。选择有象征意义的向日葵、仙人掌为视觉再现载体。近年,我尤其喜欢阳光地带的仙人掌,喜欢干旱的土地里充满生命力的绿色仙人掌,喜欢带刺的仙人掌。通过研究绘画语言和材料表现,借助画面构成、色彩和造型的归纳取舍、光与影的平面形转换,通过组织明暗深浅、虚实冷暖之间的关系等,既再现植物郁郁葱葱、美丽繁盛的生态视觉,又透过乐园的视角隐喻人的生存,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再现我要的心理真实。

DrrzWFlxiwxgvsGXbIOK0qmXTPHMsCroBRr1sPxd.jpg

乐园2016,刺痛ˉ坦培拉ˉ200cm×560cmˉ康蕾ˉ2016年

uQHZAZr9oAyJgaNll8hkAKHQWYDBVaM8zpKnICHS.jpg

乐园2016,生长ˉ坦培拉ˉ200cm×140cm×4ˉ康蕾ˉ2016年

vA82mW4PTzrPezMCvC4yhqtXvpqZBtyyKDnHWsk9.jpg

乐园2020.长夜ˉ丙烯ˉ170cm×215cmˉ康蕾ˉ2020年

  作品的最终实现都是感觉的形式化与物质化,创作过程也是潜在认识物质化呈现出来的过程。在画的过程中,我会通过记忆、想象、选择和判断,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在画的过程中,沿途我会见到很多“风景”,从开头到结尾有时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有的保留下来,有的被覆盖掉,面对一张完成的作品,只有我知道它经历的全部过程。《乐园2021.世界》中的两个园内空间是变化比较大的一次。创作的诱惑有时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我曾在《灼热的绿色--版纳雨林记》中写过:“我怕绘画中的惯性和预设,怕在写生或创作中有一种凡事都在我掌控之中的自我良好的超级稳定感,怕我画出四平八稳的好作品,怕还没开始就已经知道答案。”

e93lbqAN9FENVwda6d7smE3PM3MgGYT7bumYpw2Y.jpg

乐园2021.世界ˉ丙烯ˉ200cm×140cm×3ˉ康蕾ˉ2021年

  《小径分岔的花园》作品名源自博尔赫斯的同名小说,着迷于小说中那位汉学家对时间和迷宫的阐述。想象力可以突破现实空间的局限。

dSklI77wZUyzt6dbr8DgY6EW1MSmKglnW0nVVXlm.jpg

小径分岔的花园ˉ综合材料ˉ200cm×700cmˉ康蕾ˉ2017年

  这幅七米作品没有作稿,是“生长”而不是计划出来的。因为脑海中积蓄太多想要转换的形象和感受,很难取舍,索性放弃作稿直接画。我先画了一个局部:画面中间那两个手有所指的小孩。一旦开了头,仿佛在记忆的迷宫里寻找到了创作的路径,其他形象从这里开始蔓延生长出来:粉色的瓷玫瑰、哥斯达黎加生机勃勃的仙人掌与巴比松小镇的树、温哥华港口的投影,海上一起观焰火的那个朋友的悲伤记忆,令人窒息的黑色的水,主观情感和客观形象交织混杂在一起,就像浸润了显影液,不同时空里的景象、人物、场景串联,渐渐铺满整个画布。平面化和叙事性场景结合,把记忆里的素材在画中重新组织,自由拼贴、组合,一切都是围绕时间和自我感知展开。这张作品从开始到完成,也是画面变化最小的。推开、延展,反复多是在已经建立的形象基础上深入,使作品完成得更充分而已。改动大的地方是黑水里的人物,开始画得太真实了,像写生色彩感觉的人物,于是覆掉重来。

  以《小径分岔的花园》为原型创作的《万物共生》是与佳能合作的艺术装置。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屏风形式,将画面分解为近、中、远三个图层喷印于透明亚克力屏风上,在三层喷印与手绘颜料的表面,将回收的旧相机拆解出来的2021个形态各异的零件二次利用和再创造,以拼贴手法组合进画面,分布在树木、仙人掌等全部图像上。机身、卡口、CMOS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等精密的佳能相机零件带来的科技质感与层叠的乐园景象,与通透的亚克力、转折的屏风浑然一体,晶莹剔透,使科技产品与艺术、生态和环保融合在一起。

POZxzY2nQug9Sfm4fl5YG0SAZNTrIuFbDvEZSqBA.jpg

万物共生(TheGardenofKyosei)-艺术装置ˉ制作、展示与局部ˉ康蕾ˉ2021年ˉ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

  艺术从生活中来,要表现生活,处处有生活。人们日常生活在城市空间,每天徜徉在物质文明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电子屏幕另一端的世间百态也是多样生活的平行再现,透过纷繁复杂的网络现象阅读世界,了解全球文化、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起朱楼宴宾客个体的浮沉,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他者生活的想象包含着对自己存在的验证。现实与虚构交织,今天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也愈发多维。

  《乐园2021.世界》画面是一片明亮又深沉的粉色。此处的粉色既不是少女的粉红色也不是艳情的桃色,在2021年,我“看见”粉色,是因为对抗新冠以来长久的暗沉低落的表达需要。经历了《乐园2020.刺痛》《乐园2020.STOP》和黑色的《乐园2020.长夜》《乐园.辑录》系列创作之后,触底反弹,突然间想画一片明亮的粉色,也是疫情以来又一阶段的心理状态。

Z4w2HcnVyIuaYxw9FacnZGnBD2by77QbaJqkwVT2.jpg

乐园2021.世界(局部)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在伦敦的朋友发的图文:“泰晤士河南岸突然出现的‘心墙’--因纪念新冠离去的人”。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对面的泰晤士河沿岸设立了国家新冠纪念墙,悼念在新冠疫情中去世的英国人。红色的心由逝者的家人朋友和志愿者描绘。一颗颗红色的心在灰白墙体的映衬下形成了整体粉色的感觉。我对粉色比较深的记忆还有年少时读山口百惠自传,记述她打官司为了振奋自己,在黑色与粉色衣服中,选择穿粉色的裙子去法庭,最后胜诉。我的两个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也画过和粉色有关的创作,女生是因为特别喜欢粉色;而男生说是因为不喜欢粉色。喜欢不喜欢,色彩的选择和心理表达都密切相关。

  粉色的乐园世界里的植物遵循自然生长的秩序,画面中的几个圆形空间是脱离了这种秩序的存在,是时间的另一种转换。圆空间是独立的;圆内世界自洽,是跟圆外的世界平行的不同时空。中心的圆内有自画像也有对怪雨盲风的错愕质询,左下的圆内是失重时空中的人物想要留住流金岁月。

  人是固执的,喜欢的类型不会轻易放掉,所以对于我来说,创作的主题、形式和表达方式,犹如修补忒修斯之船的过程。我不照搬重复,但会不断研究、思考,反复叠加,应用新的感受,赋予新的认知,继续表达真实。

h9IeIHkdPoIAoBgMVEychKO8gD9bO8WjHxXIe1wu.jpg

2007自画像ˉ坦培拉ˉ24cm×25cmˉ康蕾ˉ2007年

8bmmAyJq5qNQoJQBCNhziUEV2N2J20lo0p3bfFnE.jpg

乐园2019.浮光掠影ˉ坦培拉ˉ200cm×280cmˉ康蕾ˉ2021年

Lmd6Vc3w6bZo1GeP67z6oAIX0AtC1vli9WIniasR.jpg

无相ˉ坦培拉ˉ160cm×300cmˉ康蕾ˉ2016年

ozTAl7aj2KMgMPA9wdSQYurkjHEUANKIYwXFynZ6.jpg

红色系列2--熙熙攘攘ˉ布面油画ˉ200cm×280cmˉ康蕾ˉ2011年

akJh2mcWKeSnDgfMO2KeM4davqSshJgj9qIFbXPm.jpg

我可以选择系列1ˉ坦培拉ˉ200cm×140cmˉ康蕾ˉ2012年

fDnjWOhDLCPr5keCP9rmhV56pBUFPSgWAQJh3phF.jpg

​我可以选择系列2ˉ布面油画ˉ200cm×140cmˉ康蕾ˉ2012年

  《美术大观》2021年第9期

  文章来源:美术大观杂志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