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通会今古·拟古书法》附錄Ⅱ

  《選堂雅聚》引言

    饒宗頤教授在許多領域中都享負盛名,他的成就不勝枚舉而且方面廣闊,使人難以用一般的分類方法加以標籤。他的其中一種才華在於視覺藝術方面─他是一位藝術評論家、藝術史學者和藝術家。他自幼習畫,但和很多前輩文人畫家一樣,直至成熟期才以畫家的姿態出現。與一些當代畫家不同,他們採取西方的技巧和方式來尋求創新,而他卻恪守地道的媒體實驗─如果驗證是必須的話,堅持創新其實源自傳統。饒教授的畫作是中國繪畫藝術特徵的完美示範,如畫史上所展示的作品中的和諧感、線條的力量與生命感等;與此同時,他個人的視野為其畫作提供了一種有別於許許多多「傳統」作品的清新氣息和視覺感受。

  必須指出,當饒教授被認為是中國文人文化的典範,他決不是陝隘的保守主義者。事實上,在中外的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方面,尤其在遠古歷史時期的研究工作上,他所付出的努力不亞於任何一位學者。他的鑽研精神,驅使他在學問上作廣泛的涉獵,讓他得以看到一些別人容易忽略的聯繫;可是在他的作品中,他的學問是深藏不露的,因為那不是外在的東西:並非饒宗頤像學問家般地作畫,而是學問家饒宗頤在作畫。那種藝術的傾注是從一個充分了解古代文化的精神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這正是歷來作家和評論家所提倡但罕見達到的理想。這種精神觸及畫家方方面面的活動,理所當然得就像陶茶壺或竹臂擱上的雕飾一樣。

  在饒教授的其中一個藝術領域之中,學問的表現是明顯的,那就是他的書法。他在古文字方面的卓越知識,除了確保他各種書體寫法無誤之外,還使他能夠在一定的可接受的範圍內創造出自己的體格來。

  當我們審視饒教授藝術成果時,我們同時置身於一種文化傳統的主流之中,這種傳統就是饒教授有生以來即浸淫其中的並且竭力去保存的:除了能給予我們觀賞的享受之外,饒教授的作品定能重新確立我們對於中國文化的信念,並帶引我們趨向文化的延續之路。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

屈志仁

作者:屈志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