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附錄一

    一九七四年訪問香港的時候,饒選堂先生的博學與詩才予我極其深刻的印象。我讀他的畫,最先感受到的正是這種沁人心脾的書卷氣。從前富岡鐵齋翁每次作畫之前,據說總是先走進書齋隨便抽出幾本自己收藏的中國古書,躭讀以後方才開始動筆,在某一方面的意思來說,好像有點董文敏不太接近大自然的味道。因此鐵齋翁的作品,據我個人的主觀看法,約有八成左右都是中國古典的插畫。從古書取得靈感這一點來說,饒先生好像有點類似鐵齋翁;其實不然,鐵齋翁依據某家的註釋寫出某段古典的插畫,饒先生則是對於中國古典本已操縱自如,再配合個人的深邃理會,鎔鑄為自己的境界,而達到石濤所說的「自有我在」,所以鐵齋翁只是大量地製作解說式的插畫,而饒先生則是從而步入創作的坦坦大道。

    河野秋邨。時年八十八。

—(林洛甫譯)

作者:林洛甫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