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解读潘公凯作品:《清风白莲》

  我生活的时代,大环境的起落剧变决定了我的人生经历。早年的教育一直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我的艺术创作,在我看来,从事什么工作,作不作画,根本不是最要紧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始终把自己的作品和人生的其他事情一样,看成是我生命的痕迹。——潘公凯

  1·潘公凯《清风白莲》手卷 48.5×400cm

  

  该作品在2010年嘉德国际秋拍中,以81万7千6百元成交,位列潘公凯作品拍卖成交价Top10.

  画家书跋:笔墨为中国绘画之传统特色,千百年来成就高深。笔墨之法,以笔为骨,墨色辅之,气韵即可从笔线中呈现。先父颐翁曾曰:用笔须强其骨力气势,而能沉着酣畅,劲健雄浑,则画可不流于柔弱轻薄矣。是故,吾画墨荷,亦喜以大笔成之,欲求雄健酣畅之意耳,未知然否?庚寅菊花开候,公凯记。

  水天中解读:

  在文人画家习见的花鸟题材中,潘公凯最为倾心的表现对象是荷花。他选择荷花的原因固然有传统文化中的比兴、象征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荷花的形态和它的环境可以为画家提供自由、宽广的水墨表现空间。水墨的放纵挥洒,书写性的勾勒以及水波空间无限延展的可能性,都可以在荷塘里得到。而在描写荷花、荷叶与茎干时或浓重、或清淡的墨色安排,更有助于含蓄、藴藉意境的烘托。与荷花相近的是梅花,它们虽然出现在不同的节令,但在气质和色彩上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不以绚丽的颜色而是以其清纯、洁净和孤傲的气质引来画家的赞美,千百年而未见倦怠。他喜欢表现荷塘的非常态情境,暗夜中的反照,骤雨后的清风,只有在那些环境里,平凡的花木泉石才显出无与伦比的清空、孤傲和静气。他虽然也是以传统工具、材料、技法表现传统题材,但他画这些并不止于对前人足迹的追寻,更不甘于传统技法的演练,他是在追求可以为现代人所把握的中国文化韵味。我们观赏他那些笔墨精纯、古雅峭拔而又饱含生命活力的花草竹石时,会感觉到某种异于传统经典的生命活力藴含其中,但又很难找到他是以甚么方法、在哪些地方改变了传统。这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确乎是水墨花鸟画发展的正道。

作者:孟玉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