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中国画里,有效地表现创作主体这精神内核的就是“气韵。”
性灵是艺术中本质的东西,是第一性。我认为本质的东西大于学问,本性中闪光的东西,其热力往往超过学问,艺术尤其然。
追求心灵的自由,就是为了更从容地激活自我生命的艺术潜能,创造出更具生活、更具神韵的作品。
我以为最理想的一条道路是:既很放松,很有趣味,又能有所造就。私意以为易『看』为『读』 ,即以破解的努力去读画,才是法门。“玩”的心态对艺术来讲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挖掘自己或释放自己需要放松。但这种玩与获得肢体上的松弛、感官上的快乐的玩不是一回事,而是玩味,是很有理趣的一种情绪浸润。
玩古董和画画都能满足我内心求多变、求多样性的本能需求,我的绘画涉及面确实比较广,是多方位的,仅人物画的题材就颇见庞杂,基本受灵感左右,随缘呼出。“混沌”是我最着迷的概念之一。原因1、它主宰“开放性复杂巨系统—宇宙或大脑” ;2、能激发无限想象;3、其有迷人的永恒性;4、与此旨趣相仿的还有“模糊性” ,“不确定性” ,“测不准原理”等项,这些字眼令我的兴奋。
在读书上我个人有两个经验:其一、带着问题读才是好办法,其二、不能有后顾之忧,要使读书,像心灵散步至远方。这有些像蜻蜒点水,点到即是悟,然而再跳开,寻找新的悟点。读画不同于看画或观画,看画观画养眼而已,读画却养心增智、大裨画艺,诚为一种上乘的功课。读画的的自觉及其能力的获得并非易事,它是一个长而大的软性工程,须假以时日渐入佳境。
作者:尉晓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