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创新与底线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理论界撕扯的焦点。

  去年在赖少其先生画室“木石斋”之所见。使我对继承与创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已经历人生和艺术沧桑双重锻铸的少其老人,是一位勇于变革、有大匠风范的大家。在“木石斋”所见晚年病重的老人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创作,仍是坚持中国画的笔墨传统——线与墨在令人吃惊的浓烈色彩混染与现代艺术般的构成的画面之中仍是占有核心的地位。

  ——在这里我认为正渐入神境的少其老人仍清醒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底线——中国传统绘画的笔与墨。

  由赖老的画,我想到了一代国画巨匠黄宾虹的衰年变法之作。在那充满笔墨表现力的、融会中西式的作品中,黄宾虹的创新,也是采取“神交”式的、不露痕迹的、不失本体语言与文化的方法。

  从黄宾虹与赖少其两大家的画中,我终于见到了中国画创新的大道:其一,创新之“新”应为深度之“深”作巨大的铺垫,这深度就是丰厚的中国文化就及哲学思想的内蕴。其二只要不失中国魂及坚守笔墨底线,那么我们就可大胆进行任何 “前卫”式的革新尝试。

  载《书与画》2002年第3期

作者:黄唯理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