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卢禹舜
学明的绘画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喜欢和热爱,从他的作品当中无论是表现题材还是作为内容来说,都是跟文化传统结合得比较紧密,从形式语言上和外在的形式上看,他对中国画的语言和笔墨都掌握得非常到位,所以说从他的作品上看它的内容和形式的这样一种统一也恰恰体现出来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入研究和深入把握,同时从他的作品当中我还感觉出来他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对生活特别关心、特别热爱的一个画家。
他的作品表现了对儿时生活的一种感受,和对自然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内容生动活泼,对生活情趣把握得非常准确,笔墨语言非常精湛。他的画给人感觉非常清新、非常自然,同时又反映出一些很内在的东西,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很富于创新的画家。他的作品当中虽然对文化传统有着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虽然对生活有着那样一种准确的把握,但是我们还是在他的作品当中感受到一种清新之风,有着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所以他是一位富于创新的画家,无论是从题材的深入挖掘还是形式语言的深入探索都能强烈地够感受到这一点。
所以学明是一个研究传统、热爱生活、富于创造和勇于创新的画家,虽然他有好多题材画的是古人,是传统的内容,但实际上他确实有着一种当代人创作的理解,都烙有时代的精神印记在里边,他的画气息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所以他是一个很富于创新的画家。
李文亮
我以前见到学明兄的出版物比较多,原作看的相对要少,看了原作之后非常感动,我们画画的都知道画到这样的一个高度确确实实不容易,看似简单,很多东西你亲自以体验一上手之后你就知道这里面的深浅。
学明兄的这批画跟以前的东西还有很大的区别,有了新的思考,用笔更壮阔,画面的控制力又非常强,再加上自己非常好的造型能力,所以画面画的非常宽敞。我觉得画家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一个小问题画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才能达到这种程度,画能画得宽敞这本身就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学明兄对画面的控制,看似不经意,但能做到这样一个程度,是相当的不易的。
再说笔墨,在我所了解的当代的人物画家里面,笔墨能用到这样的一个程度这样一个高度的,我说的是真笔墨,不是那种伪笔墨,也没有几个人,这是我对学明兄作品的一种形式上的感受。从他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对绘画的这样一种审美的认识来讲,我觉得学明兄是非常自信的,尤其是对中国画的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画,不分什么传统与现代,画的境界才是关键,画的格调、格致、品位,才是中国画的最根本的底线,不在这个底线上说事,总强调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太简单化,任何人都能不一样,你不一样得不好,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这种不一样是非常幼稚的。我觉得学明兄在这一点上,他很自信,他对文化的认识,他对自己审美高度的自信,就使他完成和达到了他目前的这样一个追求,这是他在文化上的自信。
另外作为对中国画的修养、学习和研究,他的为人做事,还是做得相当好的,朴素、自然、醇厚,这对一个画家来讲,是应有的修养底线,画家应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自己的绘画里。当下有很多问题,就是心思不在画上,画家自己心里清楚,一个画家的画的好坏,你最难骗的是专家,你能把专家骗了那证明你的水平高,要骗外行我觉得很容易。
画画这件事情,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我们平时画画不能光在画面这件事上做文章,更多的文章是在画面之外,更多的是你的生活态度,你为人处世的态度,你的文化倾向,你的审美追求,更多的是在这些地方,我觉得学明兄在这点上做的确实是非常的好,我是非常敬佩的,看了他的画很感动,尤其是有一个系列叫《礼佛图》,他用比较传统的形式和笔墨能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意趣,这种心,这种不同于别人,这是那种真不同。他的不同在于他和别人心向的不同,内心的这种审美的不同,格调的不同,那种更高的思想追求的不同,这种不同是发自于内心的,这才是真正的绘画的风格。
冯远
因为在外地参加活动,所以没有参加学明的画展,第一次读到他的这批以儿童题材为主的人物画吸引了我,第一他的作品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童趣,那种光屁股,相濡以沫的孩童时代的应该是学明对儿时的一种深深地眷恋与追忆。生动的造型,洗练的笔墨,空灵的画面,他的这种画风给我的感觉非常的特别,后来就陆陆续续看到他别的作品,比如他画的老人与孩子的题材,包括案头,清供,和文房四宝。
再接下来看到的是一批文心禅境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作品都保持着他的风格,洗练、概括、画面疏朗,讲究用笔,具有很强的文人绘画的笔墨形式感,他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以平实的题材为画面和运用熟练的笔墨语言来表现题材的匠心别出的一个画家。
在他的作品中间,还具有丰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艺术表现题材自身的形式感。所以,读他的作品,第一感到亲切,第二感到有趣,第三很有绘画的意境。这三者在人物画中间要处理的恰到好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学明通过他巧妙的构思和处理,从而使得他的作品有趣味、有韵味、有意境、有很高的格调,在他的作品里,山水画、建筑、人物和风景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极富情趣的绘画形式和意蕴。这在当代人物画纷纷注重直接从生活中间模拟对象和结构画面的风气日趋泛滥的情况下,学明的这条路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风格,我觉得具有很高的独特性和审美趣味。
虽然学明的作品中描绘的是司空见惯的题材,但让人感觉在视觉样式上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程式化、概念化的题材却大异其趣,这是学明于平实的题材中创造出新意的精妙之处,也是与众不同之处。很普通的题材,在学明笔下能画出别一样的境界来,这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很值得同行来观赏与思考。
学明的画作虽然有的幅面不大,也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精品力作之类的,但是在这小幅的天地中间,可以说既有惜墨如金的讲究,也有笔墨淋漓的任意挥洒,加上他的题款这种别致的形制,于一般中见新奇,于平实中见独特,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学明的山水画,画面大开大合,构成样式很别致,一般人不这样弄,但学明却出其不意,这需要足够的自信、胆量和胸襟。
总之,学明的作品题材丰富,构图别致,笔墨洗练,气韵生动自然,格调清新高雅。
夏硕琦
学明很有才气,他的水墨人物画画的很有意思,很老道,他的绘画从趣味、构思、构图上都别具匠心,格调很高。
学明的绘画自出心裁,传统味道很浓。在中国的诗、画理论中,是非常讲味道的,譬如有些史论家看诗先辨味,先看你的味道如何,不仅如此,而要求作诗还要“味于新”,“味于新”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细腻的品味式的审美感受,讲求“味道”,提炼趣味。近代的很多大家,比如丰子恺,齐白石,他们的画里都非常讲究“味道”,讲究趣味。传统画论中,关于“味道”理论非常多,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开始,“余味说”、“滋味说”、“味常说”、“味外味说”、“味在酸咸之外”等等其实都是同样在研究关于中国画“味道”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审美批评里面,“味道”是个很重要的艺术标准。学明的画里味道特别浓,特别足,这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感知,不是每个画家都有的,但历史上的大家对这种味道都有足够的认知。
梁楷的画就非常有趣味性,罗两峰的画也非常有趣味,但是我觉得学明画得更好。好就好在他的观察体验更加细腻,更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趣味。比如学明对人物的刻画,他对情态的把握很有趣味性,无论是垂垂的老者,还是调皮的儿童,甚至是作为主题衬托的小动物,那种对神态、动作、动态的处理,那种含蓄的幽默感,让人感觉很有趣味感,更能让人体会出他进行创作时候所付出的情感和努力,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绘画视角,不夸张地说,更是一种先天的本能。学明的笔墨语言的处理非常简练,简洁概括,但不空洞,那种对情态的把握,对情节的处理,对矛盾的起承转合的布置,让人觉得有看头,耐品味。
学明的山水画的也好,品位高,格调高,意境高,他的作品有很多是小品,很有诗意,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学明的画很有意境,有一股清新之气,这正抓住了中国画的根本,清在中国美学里是一种高清,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他的画好在能画出清和静的境界,给人以心灵的安顿,他的作品体现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他的构图很有特点,样式繁多,不落套路,细节处理也很到位,而且大有新意。他对笔墨的处理给人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哪里是重要的部分,哪是是可以虚过去的,对黑白灰的关系处理的很明快,在明快里面透漏一种深意,一种境界,都体现出他对作品恰到好处的把握。
另外,在学明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神态各异。例如他有三幅作品,分别画三个老者作画,相同的内容他画出了三种情态,各不相同,这充分说明了他观察生活的细微与用心,对于一个画家来讲,这一点十分关键,不然作品就容易形象雷同,容易重复自己。在学明的作品中,他对绘画的每一个细节都把握的非常到位,所以他的作品就很有内涵,虽然从服装上讲好像稍微早一些,但从情感表达的内涵上讲,是和现代人有共鸣的。看学明的作品,让我想起丰子恺,想起了齐白石,想起了金冬心,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物造型和非常洗练的笔墨语言,画面清新的诗意境界和朴厚的用笔韵致,这就是学明非常独特的画风,耐看、耐读,令人玩味再三。
王镛
看学明先生的画感到很亲切,他画了很多童子礼佛类似题材的作品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趣味。我觉得他的作品跟他这次画展的主题非常吻合,确实表现了文心禅境,这个文心是从他的文化修养、气质和笔墨上都传承了山东的儒家文化的传统,禅境是吸收了一些禅宗的一些思想。
李学明先生的画不管是画的什么题材,高士也好童子也好老翁也好,首先从画面直观感觉笔墨非常放松很自由很随意,基本上是一种小写意的笔法有时候配一些小青绿的山水,说明他对笔墨把握得非常纯熟了,已经达到了一个可以随意挥写的状态。而他笔墨所要表达的东西又是一种很自由的心态,一种童心童趣,他是把文人画的笔墨和童心童趣包括民间艺术的执着的朴素的天真的那种趣味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了,尤其在水墨人物画上,我觉得多少有一点像丰子恺的画,但是丰子恺的画更有点漫画化,而李先生的画是继承了文人水墨简笔画的传统,在笔墨韵味上更讲究,在表现发自人的本性的天趣的东西更多。所以我们看他的画一点不沉重,而是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享受,他的画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的心态,采用一种自由的笔墨非常放松地来表露自己的心迹。所以李学明先生的画无论人物、山水都是有一种清新、愉悦放松的美感。
另一方面,他的画气息高古,主要是吸收了前贤的笔墨技法包括人物造型,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有明确的文化倾向。同时又让人有一种现代感,我觉得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它也是要强化个性简化形式,而李先生的作品为什么让人觉得有现代感,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个性比较鲜明,而且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是画家心性的一种表现。包括他画的钟馗,不是那种横眉怒目程式化的钟馗,他画的钟馗很中和,这是画家对钟馗形象的一种个性化的解读。
另外他的画的形式很单纯,其实文人画和写意画高的境界都是追求笔墨的单纯造型的单纯,只有单纯的形式才能表现自由的心态,一烦琐人们关注的就是那些细节,而很难关注画中所表现的那种个性和精神,所以我认为单纯简化的笔墨有助于表现自由鲜明的个性,李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他既有很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现代感,他注重了强化个性简化了形式,又有非常精湛的笔墨语言支撑,更重要的是他的画里有很耐人寻味的哲学内涵所以李学明先生的花品味很高,很耐读。
范扬
学明的画里有很多的元素,既有金农的味道,又有明青花的韵致,还非常讲究。像明青花里面的《婴戏图》,造型生动自然,有鲜活的生命力,学明恰恰吸收了这种感受,画里面的童子很是打动人。
他的画植根于传统,是传统里面的文人系统,尤其是扬州八家里的罗两峰、金农的这一路,而且很多人学金农都是学表面,但是学明把他化开了,且有所转换,比较自如地把握了他们的意境和格调,笔法不俗,拙、厚、朴而又有力道,经得起推敲,都很讲究。人物很有趣,它又不是齐白石的,但又有正宗的味道。学明的书法也好,景物的用笔放松,很有书法的韵致,又得金动心、齐白石之趣,能把他们的精髓化为己有,这很不易,山水构图讲究别致,气息清奇,似乎又得梅清、虚谷的某种启示。
总之学明绘画中的那种雅致表现得非常到位,画面聚气,用笔既有张力又有味道,很耐看,气息很正,格调很高。
王志纯
学明的画很有古意,很有意境,很有味道,很有才气,很有悟性,很有修养。他画的都是古装人物画,但它不只是穿着古人衣服的,它实际上是从古意里头透出一种高古的气息,他画文人高士、画农夫童子都能够有古意,画罗汉、画僧侣都能够入禅境,我觉得这个是当代中国画很难达到的一个境界。
看到他的作品,我想他一定是一个忠厚善良心地纯净的人,他对人生、自然、社会一定有自己的独特的、深刻的感觉,他一定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绘画传统都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他一定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人,他的画首先是从意境上,从味道上,从精神上,从内涵上来感动人。另外从画面表现上来看,学明的画多数是简笔画,用笔着墨不多,但很有味道,很有修养,寥寥数笔能够营造一个充满意蕴的境界,这方面也体现他的笔墨功力和文人画的修养,以及对传统的理解,也体现他作品的一个很高的品格。
我觉得学明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画家,看这么多原作确实是很激动,想到很多问题,一时还没有捋得特别清,但是我觉得学明的画和整个20世纪人物画吸收西方写实造型的这种创作不一样,他的作品不是生活的写照,不是生活的描摹,而是来自画家内心的一种感悟,它是一种得自天机、出自灵府的一种艺术,他的创作可能跟他的生命、生活经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悟、理解和他自己的那种情怀、感悟、灵性,它是这么一种艺术。
再一个从大的中国画发展的格局来说,他的这种艺术和反映现实生活,用写实造型来改造中国画的这样一种趋向形成一个对比,他实际上是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生命力的东西,很有自己个人感悟的东西,就是自己悟到的传统文化的一些精华一些人性的精华,人生包括禅境宗教,把自己内心的感悟,抒发出来,表达出来,给我们一个感动。
我觉得他的艺术真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大家共同觉得他的品格很高,我们面对他的画我们觉得他画的就是古人,他的这种古意、这种禅境,真的是很多当代的中国画非常难达到的境界,我自己还沉浸在对学明的画的感动中,他的画真的是表现了他的一个心境,一种修养,画家的那种才情,那种感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那种非常深的理解,但又是一种个性的表达,简笔的形式,丰富的内涵,他的绘画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韩学中
学明先生的画,首先是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因为中国画非常讲究这个意趣,他画的意趣和线的功力同当代画、画人物画的人有相当大的区别,禅意比较浓,而且个人风格面貌特别鲜明。画面特别空灵,禅意十足,特别打动人,而且从画面上能传达出来一种文人的气息,这一点在人物画创作当中是比较难做到的。从构图、落款还有整个的款识都是有很强烈的文人气息,而且表现的题材还比较多样,有民间的,还有风俗的,有高士,画里头不仅有人物,还有山水、花鸟,而且能融为一体,给人感觉学明兄是一个比较全能的画家。
我觉得学明先生的画,既有传统的东西,还有现代的,还有些民间的东西。从构图的开合上也很讲究,让人看了之后心里很舒服,有慰藉感,找到了中国画写意的感觉,气象非常好。因为现在有好多画,变形变得跟传统的东西接不上,有的可能是从西方绘画上借鉴来的那种变化,这实际上不能叫“变”。学明先生的画在造型上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包括花鸟、山水。特别是青绿山水,他是从展子虔的游春图里面化出来的,很高古,格调很高。
老圃
我看了学明兄的画之后感觉耳目一新,他的画造型非常讲究,非常洗练,而且形象相当传神,每个形象,比如那个手卷画了好多小孩儿,每一个小孩儿都形象各异,神采飞扬。
学明兄肯定从民间吸收了很多营养,包括它的颜色和造型,这是他的一大突破,中国画的颜色很难,中国画的颜色,工笔就不说了,往往这种小写意它是颜色需要和笔墨来协调,而不是笔墨追着颜色,很多人不是很明白这种关系,颜色就用得比较多,比较杂,恰恰颜色只要用多了反而就觉得你画的画颜色比较贫瘠,反而感觉表达得不够,颜色多了而又不像西画那样是全因素的,所以颜色反而显得不够,学明兄的画颜色用得很巧妙很少,但是就这一点点,它就产生了非常妙的效果,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学明兄的笔墨非常老道,尤其是礼佛图系列,可以说是开拓了他作品的一个新思路,原来的作品可以说吸收了很多民间的东西,反映童年的儿童时代的一些梦,这些场景,民间性更足一些,那么这个礼佛系列,其实又开拓出了一种新的天地,构图别致,颜色高雅,因为这个题材跟原来的题材有差别,也可以折射出学明兄现在对佛家文化研究的这种深入,心性更纯粹了,更平静了,从画里一看非常的宁静。现在的人物画五彩纷呈,风格比较丰富,学明兄的人物画是独树一帜的,非常可贵!
胡石
学明兄是非常有才情的画家,他笔下的稚子随意一发,随意一挥,稚子的那种天真的趣,那种自然天成的趣,就全出来了,这是很难得的。齐白石画的那些人物,他就胜在情致上。学明兄不管画大画也好,还是画小品也好,能把稚子那种情趣画出来,可能学明兄对稚子这方面比较关注,情致是最难的。
在笔法上,学明兄能够把线的符号跟稚子的神态达到这种高度的概括,着装的勾勒,形象的刻画,用笔简约且生动自然,没有一点废话,这是很难得的。我觉得我见到的稚子中真正让我吓一跳的是你的这个稚子,情在稚子,没有一张不好的,没有一张说是哪个地方不好的。学明兄这个情致,画得太高了。历史上画稚子的这些人,能把情致画出来的还真不多,画到这个程度,笔墨就不谈了,颜色不谈了,笔法也不谈了,能够一下扑面而来的就是情致打动人,就像王弼说这个象的解释,就是象和言的关系,还有意,言、像这三者的关系,实际上学明兄得了象,又得了意不就把象忘掉了么,我们管它象干嘛,就像得了鱼还要筌干嘛。
我觉得学明兄能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学明兄能把情趣画出来了,这是他个人的心态好,他才能状出来稚子的态。这个可能跟他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系,但主要是用心。他笔下是古代孩子还是今天孩子那都不重要,跳出来的全是稚子。情系稚子,刹那间的那种感觉全都有了。学明兄抓住了这个永恒的瞬间,这是艺术的魂,历史上传世的人物画大家都在这一点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于文江
学明兄的作品非常好,过去因为我在山东的时候和学明兄是特别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画画,探讨一些绘画方面的东西,因为以前学明兄的画也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近来的作品心更静了,更能沉下去了,境界更高了,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当下还是很浮躁的,我们经常讲每个人绘画风格追求各有不同,但画的品格有高低,经过这些沉淀积累,学明兄的作品品格更加纯正,更加高古,更具文人气了。
刘龙庭
学明的画,用南朝谢赫“六法”里面的第一条“气韵生动”来形容是很妥帖的。“六法”里的“气韵”从南齐谢赫提出以后,一千多年以来可以说是中国画的一个最高的准则。看了学明的画自然让我想起了气韵生动。“气韵”的这个“气”有文气、有意气、有士气,是属于知识分子范畴的;而这个“韵”则是指韵致、韵味、风韵,譬如说,这个女孩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很有风韵,是一种飘逸之美。所以说“气韵”二字在中国画里是非常高的艺术标准与境界。
谢赫那个时代是人物画的时代,山水画还处于雏形,其后,无论山水、花鸟都讲究“气韵生动”,这个关键的“传统”被学明抓住了。学明对“气韵”把握得很好,这相当不容易。
赵孟頫有一段比较著名的画论,就是“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学明的画有趣味,有哲理,欣赏起来给人以愉快、轻松、调侃、幽默的感受。能在调侃与幽默当中还有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这一点上来讲,学明的画可以说有一种高古的气息与品格。
学明主要是画人物,但里面也有画山水、花鸟的技法,用线、用色甚至章法,都有他自己独到的追求与思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笔墨语言与风格。
学明的画虽说是“逸笔草草”,但很有内容、有哲理,很有看头,他作品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古拙和天趣,有很高的格调与品位。
陈玉圃
赵孟頫讲过“作画贵有古意”,学明的绘画作品,就很有古意。他一方面借鉴书法的用笔,从书法入画,用笔有书写的的意致,有书写意致就有文人气,有文人气自然就有古意。他的书法入画取拙,而不是以草书入画,不以飘逸潇洒为主,而着意古拙、朴实为主,这样就达到了一个朴素无华的境界。学明的绘画从构图上受齐白石的影响,经营布置独具匠心,但是跟齐白石相比又多了一层新。
学明的有些作品看上去好似非常简练,逸笔草草,但细细品来,他确实用心来讲述自己对时空、对自然、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传统文人画提倡的“取其意气所到”,讲究“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心中逸气”,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促使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
学明的作品看上去十分简单,但其实很讲究,因为他是从品味上取胜。中国画最重要的是品味。画中国画,笔下功夫好坏先不说,最怕的就是“俗”了,董其昌说“唯俗便不可医”。而欣赏学明作品,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雅致之气,这不仅体现了他坚实的绘画基础,高超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构图方式,更为可贵的是他并未被那些技巧性的东西所束缚,而是一直在向更高的品位追求。他的画里有一种古韵,取齐白石的拙朴,又有自己的清新之气,在当今的画界可谓沧海一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