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室随笔——苏百钧

  美术教育何为?美术曾经是历史的记录者、政治的宣传车、宗教的讲解员—斗转星移,美术已一步步摆脱这些沉重的外在任务,趋于本体的独立:它开始更深地刺入艺术家的心灵,让敏感的人更加敏感,让灵魂颤抖或者燃烧;它拒绝千人一面,强调各有千秋。我觉得,现代美术教育目标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培养提高学生艺术创造的能力。我们愈是深入意识到艺术的本体性,就会发现这种能力的培养愈显得迫切和重要。

  “创作”意味着去创造一种过去所没有的作品。如果说创作教学的目的定位于培育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那么,只传授既定的艺术模式和制作程序就算不上教好了创作。授人以鱼,而未能授人以渔,其后果是:学生只能够熟练地重复前贤说过的话,却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见解与感受,所做的一切无疑只是在“帮人打工”—如此“创作”,不亦悲乎!

  白描、写生等在内的基本功训练确实是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基本功训练不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障碍。当太多人在技巧的森林里迷路,直指人心的方向标便显得尤为重要。技巧只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我所希翼学生做到的是:见指而知月,由技进乎道。掌握造型、构图、色彩等法则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一般的习作训练亦应当带有创造性,这就需要独具慧眼,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在了解物象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的同时,充满激情地去表现写生对象。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能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在实践中应当注重个性的发挥,使每个人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倾向。启发式教育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手段。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对形象思维方法及规律性的研究,而且要重视对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西方造型手段、造型意识的积极探讨与善加运用—这些现代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知识手段,可以有效拓展传统的艺术技巧与艺术思维。

  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绘画理论呈现为一个庞大、开放而富有逻辑结构的体系,它同时容纳了形而下的经验和形而上的思辨,由现代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和方法论等熔铸而成。同古典画论相比,现代艺术理论信息量太大。面对浩瀚如海、歧义丛生的理论书刊,在自觉地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把现代理论涉及的各学科的新成果不断纳入自己的知识背景之中,从而过滤现有理论的浑水,建造独立的理论框架,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于此,教师义不容辞。

  画家绝对不是见什么就能画好什么,而还需要把握一种内在的诗情。要做到这一点,没有相应的体验激情是比较困难的,有眼光的艺术家为了避开粗粗糙糙的写实性,常常是明智地求助于记忆这一能够把事物情绪化的心理机能。因此,第一印象所捕捉的是鲜明感人的视觉特征所具有的特殊效果,而通过记忆酝酿体验也是为了达到一种突出的视觉感染力,使杂乱不清的印象在心灵的时间思维上慢慢地清晰和浑厚起来,成为一种意味十足、非表现不可的视象。

  万物皆有灵,这灵性是各具性格特征的。但也有一个共性,就是都能被感觉,都有生命的特有符号,景物之灵不停地在广宇中交汇、融合、化分成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意象符号。心灵的本能反应似乎比我们的分辨更为可靠,重要的是有所选择,从无情流逝的岁月里,捞出心灵与精神上的精华才是值得表达的。这仅仅是创作的开始。人和自然的对话不能逃避情绪的浸透,艺术源于个别自然,以它为原形。然而又远非如此简单,许多艺术要背离自然,有别于自然。创作就是要反映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一切真正创造性的努力都是在人的心灵深处完成的。

  我走过的路是中国的一套传统教育之路,直到中学以后才开始接触素描。现在的早期的美术教育几乎是全盘西化的,与我当初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我的画里也大胆地吸收一些西方现代绘画抽象的东西,一种能打动人情绪的那种感觉,包括对一些色彩的处理。如果不吸收那种东西也不可能出现现在这种面貌。要去其糟粕,更多的是融入自己的感受,包括现代的一些绘画语言。总之,就是利用传统技法去表达发自内心的感受,不照搬照抄,而是吸收整合。

苏百钧

作者:苏百钧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