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文人书法呼唤文心归来

  7月19日,由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办、广州市番禺区长堤文化园承办、河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友声书社协办、广州寿石斋独家赞助的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暨邀请展在广州番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文人书法研讨会专家学者李庶民、胡湛、吴又华、陈智、邱世鸿、谢海、虞卫毅、王伟林、陈行健、张韬、郑荣明、吕福隆、梁继、王太雄、陆璐、戴春森、程伟等20余人及当地文化学者、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参加了学术研讨和展览活动。

  2003年,何昌贵、胡湛、邱世鸿、陈智、谢海、吴又华、冯宝麟、洪亮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致力新史学同时又专擅书法的中青年学者聚首广州,探讨当时鲜活的文化生态,最后焦点集中到了书法,于是,一个被多年谈及多年的“新文人书法”专用名词浮出水面,新文人书法的讨论的观点旋即也成了当年度学界、书法界最被关注的话题之一。2013年,由新文人书法始作俑者吴又华、胡湛策划,十年之后,曾参加这场讨论的专家、学者受邀羊城论艺,重话“书法应该有着怎样的文化担当”这个看似雾里看花的学术命题。

  研讨会围绕新文人书法理念、现状、存在的问题、审美标准、取法资源、创作方法与特征、活动的组织与方法等展开了讨论。因为来自创作、理论不同类型的与会代表,一些论文还是通过公开征集的,加上研讨会的学术主持是胡湛、谢海这两位大佬级名嘴,可以说,研讨会毫无人情可言。研讨会一开始,批评家、美术报评论部主任谢海就火药味十足地调侃另一位主持人、中国书法家学术委员胡湛,说其开场太长,而胡湛回应说,十年的时间太久,要说的话太多。有专家提出,莫言、贾平凹的作品是新文人书法,马上就有专家提出“评判标准”;有专家提出新文人书法能不能让功利书法走开,马上就有专家上升到“文化自觉”……莫衷一是。大家一致认为,新文人书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倡导,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而且通过1999、2000、2003年及本次连续性活动,新文人书法接续举办,使其已成为当代富有影响和充满活力的创作理念与学派。新文人书法以传承和宏扬传统书法主流精华的文人书法为主旨的创作理念获得了包括上至公认的文化学者、专家以及书界普通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其学理构建已基本完备。

  研讨会共入选论文30篇,展览共展出特邀名家作品66件,全国公开征稿入选作品80件,共展出作品146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