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二郎视点 谁帮我

  女儿大了,已经开始会顶嘴包括能和我谈条件了——这让我非常恼火,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摆脱了一些无聊的、各式各样的研讨会邀请,却不得不面对与孩子们斗智斗勇,唇枪舌战。

  应了那句“到了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的老话,估计我是到了见证孩子成长的时间段。同样,做我们评论、策展这行当的,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碰到年轻艺术家找茬的活。

  春节后,一些大牌小牌的经纪公司、一些大画家小画家找到我,让我出任他们展览的策划人或者是艺术总监之类的角色,大牌公司好谈,人家懂规矩,通常15分钟就能搞定,责、权、利异常清晰;大画家就难一些了,他们对的和不对的经验太多,总想说服我们按他们的意思办;小公司通常是虚心请教,协调的好,大家开心,协调的不好,一拍两散;小画家就头疼了,弄的好这是人家水到渠成,名至实归,弄的不好,你就注定要带上一顶蠢材的帽子,然后还要背上指鹿为马、定位不准的罪名。

  自从接手了美术报艺术节,我就没有任何办法的要扛“明日之星”的旗,这是单位的活,也是单位刚性需求。我相信,一位独立策展人是不愿意用自己的身家去赌年轻艺术家成长的,为年轻艺术家做事,不仅要面临识别风险,还要面临组织、运营风险,对于投资人还有着投资回报的时间成本风险。现在和以前不一样,10年前,我还有愿意为年轻艺术家做事的冲动,一方面年龄相仿,有着相同的激情和生活态度,一方面那时候艺术家选择余地大,很多人是有着可以预见的潜质静静地“守株待兔”。现在做年轻艺术家的展览、运营非常的复杂,每年有那么多的毕业生,社会上有等米下锅的画家,很多人还有着和各种各样经纪公司、经纪人合约在手,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别人设的“局”。

  当然,这都是牢骚,发完牢骚之后,这活还得办,而且,按照要求,要办的漂亮。

  前几天,单位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就我们美术报今年20周年庆和本年度艺术节如何办、办多大、怎么样办的好开了个恳谈会,宾主其乐融融,出了很多的点子,说到“明日之星”时,张三说,这个好,给了年轻人一个绝好的平台。李四说,这个好,关注度高。王五说,这个好,这是一个有公信力媒体必要的社会担当……我坐那儿听了就苦啊,这帮说话不腰疼的爷,他们哪里知道那些说不出道不明的烦心事呢!

  事实上,很多不成名的“小画家”,其实不是他们的画得不好,而是他们没弄懂画画之外的事情。刚开始做“明日之星”项目(“明日之星”全称“明日之星——中国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指的美术报艺术节一个独立单元的子项目,是40周岁以下可以自由来稿,通过美术报艺术节艺委会、受邀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机构代表通过海选、初评、终评确定大名单,然后美术报艺术节给予宣传的造星活动)时,很多人半夜三更打电话来问这问那,最开始我们还有耐心,到了后来,连我们最有耐心的同事都疯了。打电话问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截稿啊?什么时候公布名单啊?其实,约稿函上都有。碰到不靠谱的还会说,这事那事怎么做,我懒得去找约稿函,你们给我查查。更有狠的是,你有最天才的想象力也想不到的,半夜里,参评艺术家打来的电话说“哥们,我喝大了,接我”。

  今年的美术报艺术节如期开,这是铁板钉钉的事,而且搭上美术报20年庆的顺风车回到了大本营杭州。今年的“明日之星”接着搞,而且要搞的体面,也是铁板钉钉的事。

  美术报艺术节每个独立展览单元都是由策展人提方案,我们负责协调、组织、运营和推广。前几天的恳谈会上,我说,哪位爷帮我今年做一届“明日之星”,我谢他了。各路策展豪杰们,看着我,眼神异常暧昧。我逼我的一个死党:就你啦。我那小兄弟说:老大,你自己顶吧,我谢你八辈祖宗。

  那天,开完恳谈会,我和我策划团队的工作班子开小会。我说,明日之星项目让这么多默默无闻的艺术家走进公共视线,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他们出画册、做展览,这都是我们的努力,今年,要花大力气,做好,做出高度,做出亮点。我的私人助手冷不丁的冒一句,开始征稿后,只要你不关手机,我们就有信心。众人笑翻。

  牢骚归牢骚,笑话归笑话。明日之星项目必须一步步地从文本到美术馆,我愿意遍发英雄帖,帮我!谁接,我谢他八辈祖宗。

作者:谢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