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外师造化聚物象,中得心源成大观

  著名山水画家冯聚成在青州宋城的工作室内有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四个大字“风云大观”颇为惹眼。据聚成先生说是其命笔,请一位书法家朋友书写而成。问其为何写这四个大字,聚成先生淡然笑答“性情使然”。以我对先生的了解细细想来,“性情使然”颇有深意在其中,且意味深长矣。
  顺耳之年的聚成先生其人生经历虽不能说是叱咤风云,但也是在世事风云多变、跌宕起伏中走到了今天实属不易,其深知个中滋味之分量。无论是在峥嵘岁月煎熬中,还是在战火硝烟洗礼中,他始终执着地追求着艺术之梦到今日,其画家的性情不但没有为环境所泯灭,反而因各种的环境历练不断地发旺、成长趋向于成熟。究其因由实乃是“家国情怀”之“艺术性情”使然矣!人生丰富的经历验证了其“性情”,“家国”是他的最爱;艺术的朝圣之路验证了其“情有独钟”的专一。而“风云大观”这四个大字,不仅仅印证了其经历又恰恰暗合了其山水画独有的艺术特色,可谓内聚人性、人理成之为人趣,外聚画性、画理成之为画趣,从而得以“笔墨、意境聚成风云大观”是也。
  初识聚成先生乃是机缘巧合,但是真正关注聚成先生却是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其画作《古州遗韵》之故。该作品的表现手法看似平常实则奇绝,致使我过目难忘矣。画作向人传递的艺术语言不但哲理深厚,而且感情挚真。但见画家把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古街作为近景,不吝笔墨地、清晰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却把当今繁华的都市盛景虚化在浮云之后。古街与都市之间以河为界却以拱桥连接,好似历史的长河在画家的笔下又活现在纸上了。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超现实的意境,好像是蒙太奇却不是蒙太奇;好像是时空倒置却不是时空倒置,看似虚、实对立却又是那样的和谐统一,表现手法之娴熟不尽令人啧啧称奇。再看那走在青石古道上的人物形象可谓画龙点睛之笔,静谧、安然之生活情趣跃然纸上,而画家对家乡的那份深深地情也凸现画面。画家巧妙地以画述说着历史的沧桑,虚幻的盛景抒发了对今日的祝福与畅想。细腻的构图中,彰显着画家对家乡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珍视。好像画家对所有的人自豪地介绍“这个古老美丽的小城就是我的家乡啊”。画面虽然没有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但在人心灵之中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致使我这自认为目光不算短浅的人,面对此画作时大有“叹为观止”之感矣。画家所表达的真诚、挚爱,何人能不有感而发“美哉,青州古城;妙哉,青州聚成!”。
  在聚成先生的笔下,如此题材的画作已经是自成体系、别具风采了。无论是《范公祖荫垂千秋》、还是《偶园情思》《山里人家》,皆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意趣的表达,作品集画家的文化意识、社会意识、家乡情结为表达内容高歌颂扬了人的生命意识。在更大的空间内扩张了其笔墨情怀,用更多的艺术手法彰显了其内在的艺术活力。由此可以说,聚成先生的画作由传统的文人情结为底蕴,构筑了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之意趣。
  当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聚成先生及其艺术成就时,不难发现其画品之高。然而,“画品之高,根于人品”(宾虹老画语录)。作为颇具成就的艺术家,聚成先生无论在名、利、权诸方面的那分淡定是众人所敬佩地;而作为美协主席尽职尽责服务于同道的那份热情是众人所感动地。许许多多的机遇与孔方兄擦肩而无动于衷,却专注着那份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这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其深知“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吴冠中画语录),故此在不断地学习着、积累着。为提高自身之修为、开阔眼界而进京深造,事实证明他所有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为其艺术之路打下了更为扎实的根基。而自身的勤奋,为再造艺术之辉煌提供了机遇与可能。“登山临水,坐望苦不足,山水我所有,三思而后行”(宾虹老画语录)则成为其山水画艺术践行的箴言。

 

  “深厚凝重,博大沉雄”是聚成先生山水画之特色。这一特色极具五代、两宋之底蕴,在这传统底蕴依托下,无论是荆浩式的“全景山水”、还是马远、夏圭式地“小景山水”,再或明、清诸翘楚之遗风。聚成先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李可染画语录)。其在不断地寻求中丰富积累,在不断地积累中思辨创新,用心打造着“冯氏山水”的神韵。
  “笔墨是中国画之底线”(张仃语),点、线、面之组合构成画面。笔墨的如何运用直接影响着画面的艺术效果,每一位画家的都深谙此理,但在理解运用上却差之千里矣。这就成了区分“画匠”、“画家”之经纬也。“底线”之说只是“画技”,而非“画道”,更谈不上“画意”之逸也。“画分三品,曰神、曰妙、曰能,三品之上逸品尤高”,大师之言语尤在耳畔督之、策之。
  观聚成先生之山水画不难发现其笔墨功夫了得,笔下点、线、面构成的“浑厚华滋之山川锦绣”美不胜收。这内得之于其对画理的探究、外得之于其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付出。而这种艺术之效果的张扬乃是以家乡山水为点、齐鲁神秀为线、神州造化为面的完美组合,这是他心灵里的点、线、面的组合,是他的“画道”。从而在更宽泛的山水画中,用“画技”与“画道”诠释了自己那份寄予山水之间的“家国情怀”独特意境。其巨作《壮丽山河颂》就代表了画家如此心境。这幅作品采用宽博宏大的全景构图,大视觉地展现了祖国河山之壮丽,气势之磅礴颇具震撼力,乃是难得地精品力作。而作品中的一轮朝霞使人顿生无尽之遐想,致使人憧憬着日上中天之山川奋然、夕阳西下之丘壑斑斓。灵动的画面已经不囿于“深远、高远、平远”的限制,更不受“阔远、迷远、幽远”的制衡。使人油然而生地是“升腾之远”好不伟哉!“升腾之远”不是传统的宿命而是传统的更生;不是传统的颠覆而是时代叠加的共鸣。这共鸣乃是画家特有的艺术言语,虽然没有声的传达,也无音的播送。但毫不妨碍知音的欣赏与认同。你是否听到了?你是否读懂了?若有所迷茫也无妨,聚成先生的《三山竞秀》会告诉你俊秀何在;《峡江烟云》会向你倾诉朦胧的可爱。精彩正在延续、精彩正在发声,走进“冯氏山水”精彩无处不在。只因“冯氏山水”“外师造化聚物象,中得心源成大观”矣!
  遥想当年青州李成誉满海内外,看今朝青州画坛也是频现英才。在聚成先生的倡导下“青州画派”群贤毕至已初具风采。青州美协也为艺术家们搭建了众多的展示平台,各种大展不断、各种媒体宣传,展示着青州今天的活力、展示着青州画坛今日的风采,精心地打造着“青州”品牌。因有青州画坛这些像聚成先生一样有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画家,使更多的人亲近了青州、认识了青州,使云门寿山不再神秘、天仰山不再遥远。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州画家的脚步在紧随着时代,而青州画家的画笔在超越着时代。诚如,今日之青州人有谁见过李成啊?但青州人又有谁不知道李成啊?李成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岂不知江山代有才人出吗!今日青州画坛有谁不识“聚成”、有谁不知“冯氏山水”。我想“冯氏山水”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聚成”的必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假以时日聚成先生与他的同道定能再造画坛辉煌。让我们在期待中关注着青州小城、青州聚成,并祝福着青州小城、青州聚成!

(作者:丰子道)

作者:丰子道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