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骨法用笔 生意勃然

  一

    我国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为香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蔷生的钢笔画集题辞:『骨法用笔、生意勃然』。在这里,海粟大师以一语概全貌的意喻,高度评价了李蔷生的艺术造诣和坚实的绘画功底。

    中国画素来讲究用笔的力度,远在南北朝时代,齐人画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就把『骨法用笔』作为绘画『六法』之中的第二法加以阐扬。可见,『骨法』对於一个画家的基质素养是何等重要。

    所谓『骨法』,又称作『骨气』,乃中国画专用术语,它是指画家在作画时采用各种不同样式的线条,不管是长是短,是弯是直,是瘦是粗,或是方圆、点块、疏密,凡是用力构成的都叫做『骨』;反之,没有力或力度不够的线条则不配叫骨。『骨气』者,是画家在摄取和描绘物件形体时与画家所表现的内在感情融为一体的综合物。这其中,既包含了自然现象的形与神,也包含了画家个人的情与意,因而产生了形神兼备、生意勃然的艺术效能。

    我们在看了李蔷生大量的钢笔画和他近年来创作的油画、水彩画之后,惊喜地发现:李蔷生在掌握和运用中国画线条方面有其独到的功夫;同时,他又很好地汲取了西方绘画艺术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的钢笔画独特风格。他的钢笔画线条笔力遒劲,场景取舍简洁洗练,黑白对比、疏密处理都层次鲜明而丰厚,画面整体感和形式感极强。这些,都表明了他的画既具有浓厚的中国笔墨的情调,又具有西方绘画构图饱满,富雕塑感、立体感的韻味。如其作品《香港炮台里的大榕树》,画面上采用致密连续的线条,勾勒出一片枝叶繁茂的树林,加上一层薄似轻纱的浅黄色的渲染,浓淡相间,极为雅緻,从而使这个蕴藏著火药味的炮台里,显现出一片静谧、温馨的气氛;它似一幅高雅清新的国画风景小品,又似一幅精雕细刻、经过酸蚀技术处理的西方铜版画,令人赏心悦目。《云南的农村》,画家紧扣住自然景物秀美奇特的特征,以多种不同角度的长短排线,纵横交错,粗中有细,刚柔並用,真实地勾画出这民族村寨的旖旎风貌;画中,那潺潺流水,那舟楫倒影,其线条犹如飞龙走蛇,轻快流畅,强劲有力,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真实境界,显示了画家用笔的『骨力』是非常谙熟的。

  二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所谓『理想家,亦写实家也。』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要想将某个自然形象,构造成为艺术佳作,必须首先尊重和探究自然本身的美,然后以高度的崇实精神赋予自然以生命,方能抒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李蔷生的许多钢笔画,包括他后来的风景和水彩画,之所以产生魅人的力量,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鍾情於自然美,以一个艺术家所特有的审美视野,将一些不被平常人所注目的一般乡野小景,以满腔热忱和诗人般的情怀,运用丰厚的写实技巧,把他们一一捕捉到自己的画幅中来,产生了诸如《河边人家》、《乡村草屋》、《雨中乡情》、《宁静的河畔》、《夏天的树林》、《石澳海边的木屋》等受人喜爱的抒情风景画。儘管自然景物中,有些千巖万壑、斑驳陆离,有些是山蔓芜草,杂乱无章。可是,一经李蔷生的妙笔取舍,化芜杂为有序,化静为动,化死为生,从而构造出一系列的诗情画意,气韻生动、格调高雅的优美风景画。香港评论家称赞他的钢笔画有『跳跃的旋律,诗般的意境』,这绝非凭空而论的。无怪乎李蔷生的钢笔畫一经展出,就博得许多观众和新闻媒介的赞赏和推崇。

  三

    在李蔷生的钢笔画中,他的钢笔人物画也佔有一定的比重。这些人物画有著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深度,摄取的生活场景也十分广阔,所描画的人和事物都带有特定的典型性。旧时代的市井百态、民俗风情,在李蔷生的画笔下,都被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了清末系列《馄饨担》、《剃头匠》、《胭脂小贩》和《旧时上海的古董市场》、《上海布庄》以及《街边补衣老妇》、《早期香港的苦力》、《香港旺角的雀仔街》等等,令不少饱经沧桑的『过来人』感到亲切,感到惊異。

    如果说,人们在看了李蔷生的《雨中乡情》、《河边人家》的钢笔风景画会触景生情,想起那江南水乡,柳暗花明,桥拱深处,小河荡舟的秀丽景色,引起遊子思归之情,那么,一些『老上海』们在看了《馄饨担》的画作之后,又岂能不回想起那旧时的上海?每当夜阑人静之时,大街小弄裡肩挑热腾腾馄饨担的小贩敲打著『笃笃、笃笃』的竹筒声,令你如身临其境,垂涎三尺,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感情抒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儘管李蔷生没有也不可能同清末时代的上海馄饨担夫相处相知,然而,他对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怀有纯朴的感情,所以,他笔下的馄饨担夫以及其他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形象,总是那么质朴而逼真,这是一个艺术家极可贵的品德。《迎亲》一画,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一带生活中所常见的民间喜事,画面上,抬花轿的轿夫们,张开大口,引吭高歌,既表现心情兴奋,又显示轿的重量,从而发出了『吭哧、吭哧』的喘气声。而那些紧跟着花轿的吹打鼓手,更是个个兴高采烈,乐不可支。这幅极富生活情趣的人物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环境气氛的烘托都相当出色。《歌星》,则是一幅运动感极强的人物画。请看:歌星的嘴贴近麦克风,双目紧闭,全身颤动,声嘶力竭地在高歌。画家紧紧把握住歌星这一刹那的情绪特征,非常夸张地突出了歌星的一隻大手,以显示此时此刻歌星的声音宏亮和浑身的力量;同时画家以铁划银勾般充满张力的线条绘画歌星飞扬的头髮,使画面的动感、气氛都达到了沸点。可以想见,画家是满怀着比歌星还激越的激情来完成这幅『动』着的画的,画幅虽小,但气场宏大,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1999年夏,本文作者(右)与画家摄於九十年代初。

  四

    多才多艺的李蔷生,不仅在钢笔画艺坛『奇峰凸出』,近几年创作的油画更是头角崭露,並数度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包括钢笔画在内的油画和水彩画个展,倍受注目。《盼》是其油画作品的精品之一。在画面上,一位天真稚嫩的小女孩,口噙手指、手挟布娃,独自伫立在草地上,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前方,背景是一片被夕阳染成金黄色的海浪,连接着天边金光灼灼的绮丽彩霞,无边无际。强烈的橙黄色染遍了整个画面,小女孩的脸、手和腿部都被夸张了的橙黄色映照得黄里透红,十分醒目。浓重的黄色铺设,固然是画面的情景需要,但是,色彩绝不是刻劃形象的简单符号,它同样也是画家抒发感情的手段。19世纪中期荷兰印象派画家文特森•凡高,在他的油画中就经常使用黄色,他认为黄色很美,说『黄色正好适宜艺术家表现自己的内在感情』,因此,他在描绘物件的头髮时,采用了各种黄色(橙黄、铬黄、柠檬黄),夸张地把对象的头髮画得金黄金黄。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内,在他的《日出的印象》油画中,不单远方初升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就连流淌着的河水、雾气和小舟都染上一片金黄色,他认为这样方能显示出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欣赏李蔷生的油画作品后,并不难发现,他对於油画色彩的运用和光线与空气的追求以及色彩对於画家的情绪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带有印象派的余风。诸如:《周庄的早晨》、《晨霭中的浴女》等,就是在汲取和借鉴了西方艺术精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挥了自己的艺术经验,凭着长期的磨炼、实践创作而成的艺术结晶。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

1999年7月18日

  本文作者简介:

  洪斯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等。原岭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周末》画报主编;获当代广东十大文化人称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