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有感于余光中改他翻译的《梵高传》

  八十余岁的余光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翻译的《梵高传》二十年后再版时,他一看当时翻译的“太西化了”,一口气改了一万余处,他说他要“改回”中文的特色。他举例:把“事实上”、改回“其实”。他说“事实上”是“食洋不化、不中不西”的中文,中文本来该是“其实”。他怕记者不懂,专门举例说你不能说“贾宝玉‘事实上’是爱林妹妹,应该说贾宝玉‘其实’是爱林妹妹。”他还举例说,比如中文的“一言难尽,现在很多人会写成:‘用一句话恐怕是很难说清楚了’”等等,这自然都是“食洋不化”......我不能不佩服先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其实’要不是先生这样解释,我也真的觉不出‘事实上’的‘食洋不化’来)在中国大陆,如果有人改二十年前的作品,恐怕一定要把“GDP、ECFA”什么的“改”进去,起码也要加几个“OK”什么的。

  于是,我想起了法国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被攻克和国防的被攻克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同胞不这样想!

  于是,我想起了我们的“中国画”,想起了中国画的同仁在西画“入侵”面前所表现出的麻木状态,恐怕很少有人会去想中国画的“其实”和“事实上”的差别在哪里,我们为什么缺少余光中先生这种文化的自信?这些年我们热衷于“打造”,我不知道这种文化的“自信”能不能“打造”出来。(一笑)

作者:一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