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序-《文心清远》

  少习书画,读《芥子园画传》中“画学浅说”的兴趣不亚于描摹书中的各家图式与图谱,尔时虽无深解,但记忆中,前人论画的叙述方式却印象深刻。

  后治艺术史学,将各类史迹考察与著述文献相互印证,而于绘画一门,连缀千年的嬗变,开始对南宋史家邓椿的“画者,文之极”之论略有所悟。

  近十年来,调研海内、外博物馆藏品,各时期名画、巨迹过眼无数,深深感动于历代创作者们的朴素与沉潜。揣摸彼时文明积淀的轨迹,终于知晓了何为“图画”、何为“艺术”。

  物以“知”为贵。绘画博大精深,水墨于其中卓然独立,深植于东亚的文明土壤,其价值与经验结为文脉,不为世象外形的变动所轻易翻转。换言之,绘画自有绘画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暗自窃笑无知而无畏们的各种高调与把戏。

  传统艺术的精深,不是脱离历史的空洞想象所能梦见,艺术的演进,也不是单一的视觉感官刺激的结果。文化之中的绘画,必定是与文化的所有因素相关,并互动于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的性格与情调。

  水墨艺术的情调,百年以来频遭文化虚无者们的质疑,而今日中国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已促成其更新的价值起点。

  中国的水墨花鸟画,如书斋漏窗所收纳的自然景观,并推及为世情和人事的感悟。缘于此,无边风月,方凝成为无声的诗篇,反馈予人会心的一瞥。然而精妙的笔墨必经持久的历练,在我个人的实践中,重温中国艺术传统的意趣与境界,体会艺术的优雅在文化与生存层面上的意义,是把握技术性语言方向的不可或缺的功课。

  大道至简,画道尤如此,兹不妨借先圣之言以为训:“吾道一以贯之。”

沈伟

癸巳大暑于武昌

作者:沈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