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画为丹青,写意极难,吾曾语朋友;用意深狠而笔墨重大者谓之佳作。有以能品、妙品、逸品云者,皆为欣赏品鉴说法,到底与创作者融了一层,对画家来说,走到大写意境界上,途路遥沓,无比艰辛。不可思议的是,当画家好友郭君贵兴自西南归,捎来诸多画册,其中让人深味的竟是四川画家吴晓毅先生的山水册和花鸟册,皆近时所作:大笔重写,水墨氤氲,信手写来,略无布置之意,幅幅灵光闪烁,天机一派;其水墨之畅快,机趣之豁达,境界之廓大,皆自有创设,颇有包蕴天地之慨而让人分明感受到这就是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所在。
吴晓毅先生,四川崇州人,以斋名号,称锥屋主人,入道甚早,1999年即获“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优秀奖,后数载屡受全国奖项,成果颇丰。然以“锥刺骨”自警,发愿甚大,创研有加,颇有心得。山水花鸟并举,日夜揣摸,用功甚殷。今观其画作,沉着痛快,酣畅淋漓,既与往昔相较,浑厚之上愈加清灵,纵横之外更添精妙,惊喜之余令人不得不究其所在所以也。
吾以为大写山水向有传统,王洽泼墨不得以睹,而米家山水建树标志,花鸟之迹则青藤八大,皆大写中极擅用泼墨一路者。吴晓毅的山水花鸟,即此路中人。此君长于用水,其画水墨交融,其意境营造皆围绕着水墨交融的契机,从中周旋出山水花鸟之自然灵光。何以得之,乃在于此君对于山川自然光影的体悟与创研。此君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好就好在中西绘画的交融上。他以中画为体,西画为用,用拿来的办法将西画的光影引用于他的画作,夸张了水墨的块面塑造并融光影于其中,且以东方的审美观化滤了西画自然主义的光影,进而转化成倏乎万变的心灵光。正如老子所云:“恍兮惚兮,其中有象。”这无处不在地变幻着大千刹那间的光乃是晗物快道与自然交融着的心灵寓所和生命变幻的本相,这恰与中国画最本质的散点布陈经营相契合而如影随形。他的水墨淋漓其实是非常地夸张了光影的表现,从而使他的画即使浓墨重笔,却毫不沉滞,反而因着光影的妙用,在整体上却给人一种灵动、清韵的气息。
我们常说创新必须要好,晓毅的画在水墨意趣的营造上确有其独到之处,即有醇厚的东方审美趣味、品格和意蕴。
晓毅先生创作的另一方面的长足之处在于他艺术思维的进阶。他擅用散锋,或写或扫,既质且形,用宏用微,随心使性;又整散对比,方圆相交,四面八顾,看似矛盾实则辩证。一幅之中,则形影兼济,神气盎然……皆以艺术之思统之御之,最终付诸笔墨而成不雕不饰之天趣。也就是说晓毅的画既有笔墨重大、生辣骨骾非常大气的一面,又具清俊灵动、妙蔓婉约的一面,他能将阳刚与阴柔之美合于一画,是极其不易的,他的艺术修养艺术之思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这个意义上说,吴晓毅的画含着文人画的气息又具禅道的精神。
不入蜀者不知天下山水之奇秀,不品画者不知中国画笔墨之钟灵。水墨氤氲天地宽,吴晓毅的画以其浑朴清俊、如影随形、大气磅礴、天光妙蔓的风格,让我们读到了巴山蜀水的写意精神,更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画之为艺术的醇美。
2010年中秋于郑州松风阁
作者:丹青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