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说庙

  荆州有一处寺庙,据说已有千年历史,可谓千年古刹。尽管这里的佛堂大多数是后来新建的,但香火很旺。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们,到此除了拜佛,主要还是算卦。拜佛保平安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的香客们拜佛为的是求发财。香客说的好,有了钱,生老病死才能放心。这话实在。   庙里的大和尚善理财,没几年功夫,原本不起眼的小庙渐渐有了气候。门票从两毛、五毛涨到了一块,香火十元,算卦二十元,三十元不等;功德、法事那就要看香客们的心诚程度了,有百元,也有千元。于是庙里安了电话、空调,个别和尚带了手机,急了也喝矿泉水。不知道求佛发财的人们结果如何,总之,寺庙却是财源滚滚。初见之,不知所以。后来见庙里金光四照,才明悟这是极合佛理之事。现代和尚有这样的寺庙生活,足以说明一方众生的富足。至于修行之事,那要看和尚们自身的定性,当然,这种永不下岗的职业倒是让许多闲散之人羡慕不已。   我常到此庙写生,说是写生,其实是为了求得一刻安静。总之,与庙里的和尚混了个半熟。为何半熟,原因是我喜欢静观,不善言语。遇和尚或点头一笑,或擦肩而过,彼此识而不语,各修各的行,他烧他的明香,我拜我的心佛;他打他的坐,我观我的景。   我信佛,但我不信现代和尚。当然这也不绝对,有些得道的高僧是有些非凡本领的,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和尚俗根未净,浑水摸鱼,装腔作势,俗称丈二和尚者多矣。可惜众生心善,求财心切,见佛既拜,就是见了这些混饭吃的丈二也要拜,我就亲眼见过。弄得这些丈二们个个暗自高兴,心花怒放。   我最早知道和尚一词是从《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开始的。从小就把和尚、佛、菩萨、神仙、妖魔、鬼怪系在一起,觉得很神秘。一个人走夜路是时,心里常念佛祖保佑,菩萨保佑,悟空保佑,但从未让三藏保佑过。总认为三藏和我一样胆小怕事,远不如孙行者来的实惠。在我心中,那时全世界只有孙悟空最厉害,最英雄。   我敬佛,见佛心拜,不求表面。我也想拜出家人,但是至今未能遇到一位真正高僧,故佛祖心中留,行识两不误。 听说今年庙里建了一座塔,高达近四十米,很雄伟。不知是大和尚的功德,还是香客们的功德,总之,能给古城增加一景,却是功德无量。   关于秋天的丰厚,是我近几年的创作主题。在我的视线里,秋风吹过的大自然,丰厚而辉煌,远远胜过夏季的红绿青翠。在绘画理念中,我追求花鸟画的精神要素,而非表现植物本身。绘画是美的艺术,是将美展现在人们面前,深入到灵魂中的一种形式。任何艺术形式只是形式而已,本身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有的人喜欢工笔画,这并不能说明写意不好。有人喜欢山水,也不能证明花鸟画没有价值。形式是一种情感,就象你喜欢江南水乡,我则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

作者:沈全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