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壁画在中国自战国始就已具规模,大多绘制于石窟、宫室、庙宇、衙署、宅第及墓室之内。和林格尔汉墓位于现今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原绥远省归绥市)东南百里的新店子村。这个墓因在和林格兰县境内,故称“和林格尔汉墓”。
这是一座东汉晚期的墓室(公元160~170年),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墓室的壁、顶及甬道两侧都绘满了壁画,画幅巨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题榜众多,为迄今已发现的汉墓壁画中所仅见。全部墓室壁画,除因剥落及被盗掘破坏者外,共存有46组,57个画面,面积百余平方米。壁画中可辨认的题榜近二百五十条,以单字计约七百个,这在至今发现的汉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全墓共三个正室及三个耳室。全部壁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前、中、后三室着重表现死者生前的经历。前室的《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出行图》和中室的《官府图》是全部壁画的高潮。中室绘有死者的思想及精神生活,如圣贤、忠臣、孝子、勇士、烈女、贤妻等历史故事和人物祥瑞等。其中孔子及弟子像共计28人,虽曾见于记载,但似这样同时画出这么多的弟子肖像尚属初次发现。后室壁画表现了死者晚年的家居生活及其巨大的庄园景色。三个耳室画了为死者耕种、放牧和侍做杂役的众多奴仆。全墓壁画既描绘了死者生前的仕途经历及日常生活,也表现了一般民众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汉代壁画和画像石上很少见到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形象,在此墓壁画中屡屡出现。
此墓目前能见到的画面,显示了早在1800年前凭借着极为有限的手段绘制这些壁画的东汉画工令人钦佩的艺术才能。首先是高超的构图技巧,整个画面,大体上安排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星云、神话、灵异之类,中层为死者生前行迹、日常生活和历史故事,下层及耳室为死者历任官职所属曹掾、厨炊和各种劳动场面。这全部复杂的内容被安排得主次有序、配置巧妙、设色明丽,实为壮观。其中,前室环绕一周的出行图在构图上最见功力。六任官职的出行场面各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首尾交错衔接,以复杂多变的队形将数百人骑和数十车驾及各种道具贯穿,巧捷通变、疏密有致,构成一个气势宏伟的画面。
壁画画风古拙、简约、洗练而粗犷,既写实又写意,其中马的描绘尤为出色。马的造型身躯硕壮,用线强劲有力,特别是颈项及蹄足令人感到一种劲健的弹力,踢踏有声。这次展出的《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出行图》中的百余马匹,动态逼真、各具风姿。乘马之轻捷,驾马因挽具的负担而步伐平稳,并辔而行的马步伐整齐,狩猎场中的马腾跃疾驰,格外生动。又如《牧马图》中六匹牧马,披鬃飘拂,迥然不同,似是饱牧归来。在用线上,转折顿挫的笔锋,正确塑造了马的骨骼、肌肉和健壮英俊的躯体,富有质感。三头各具顽态的幼驹,极有创意,仅用寥寥几笔画出欢蹦跳跃、活泼稚气的情态,用笔挥洒的熟练技巧,造诣之高是汉代壁画艺术中绝无仅有的。此画牧马上方出行车辆的两匹挽马,昂首嘶鸣,奔腾若飞,其动态酷似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这也说明我国汉代一些优秀创作经验得到了流传、推广,甚至已经集中提炼成了某种程式化的范本。壁画中的人物造型生动,《乐舞百戏》一幅表演者的各种动作矫健灵巧、栩栩如生,描摹令人屏息的瞬间,造成紧张热烈的气氛,显示了造型熟练的技巧。
此墓规模宏大,以多样的题材、广泛的内容、娴熟的技巧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东汉晚期,大漠南北、长城内外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面貌和民族关系,是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此墓壁画于1973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1974年在日本北九州美术馆展出,1978年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展出,1992年在台湾玄门艺术中心展出,1978年由中国文物出版社结集出版。非常遗憾而痛心的是此墓未曾对外开放就在1978年毁于地震,无一幸存,现存摹本已属珍贵之文物,既具艺术价值又具历史文物的价值,实属难得。
作者:金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