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尹毅:谈艺术品科学备案关键技术发明及其功能

  三、艺术品科学备案关键技术发明及其功能

  艺术品科学备案的关键技术是一种防伪新方法。

  中国书画的传统防伪方法是作者在作品上亲笔签名和添加印迹。伴随当代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摄影翻拍、电脑复制的出现,以及拷贝台、投影仪的广泛使用,各种书画作伪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中国书画传统防伪方法日渐失效,必然迫使人们去探寻签名与印迹之外的防伪方法。但是,在宣纸中加隐形标志与作者名、在作品中添加作者指纹或防伪标识、在墨色与印迹中添加使用者的DNA等各种各样的防伪新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均难以推广使用。

  2009年,我对书画家的防伪观念、心态和习惯以及各类防伪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后,并根据自己长期从事中国画材质技法研究的经验,以及宣纸任何局部结构均具唯一性的认知,认为不对书画作品进行任何添加或更改的情况下实施防伪才能被广大艺术家所接受,从而制定了从书画作品物质形态的微观世界中探寻防伪新方法的科研思路,并由我单位光学实验室负责人赵美红和数据库负责人董舒怀进行了具体实施,她们对大批量书画材质进行了检测后,并通过不同仪器、不同方法的反复操作与验证,最终发明了“中国书画的防伪方法”,并申报了国家专利。这种新方法的发明基于以下三点:

  第一点,微观条件下每一张宣纸类中国书画纸的任何一处纤维形貌都是唯一的。人们能在同年代、同地点以同原料、同方式复制同批同类的书画纸,但尚无能力复制其纤维结构的微观形貌。而此微观形貌的差异性主要来自天然纤维自身的特点及其特定生产工艺所偶然形成的独特结构状态。具体点说,各条纤维的微观体貌都各具自身特点,又被切割工艺决定了它们的长短不一,捞纸工艺决定了纸浆纤维是以无序组合的偶然状态形成了纸。于是,就必然形成了宣纸类中国书画纸纤维结构微观形貌的处处差异。

  第二点,墨、色、印迹融合在独一无二的纤维结构上,其微观形态也必然独一无二。所以每一幅使用了宣纸类书画纸的作品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纸纤维结构状态和独一无二的墨、色、印迹状态。这两个独一无二的状态之结合,便形成了该作品无法被仿制的唯一性微观形态。

  第三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书画材料,其内部物质成分必然有差异,而各种纸、墨色、印泥中的不同物质成分往往都具有不同时空的烙印,对作品的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备案也具有了防伪意义。

  根据以上三点,只要在画面特定点中采集了微观形貌和物质成分数据并将其存入数据库,就可以成为日后比对识别的依据。而且这种十分有效的防伪新方法无需在画面中添加任何有形、无形的防伪标识,具有不影响作品画面的优点。这种防伪新方法的应用必须借助检测仪器,并要求检测仪器图像清晰,数据精准,对作品毫无损伤。目前常用的仪器是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能谱仪等。

  “科学备案认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宣纸类书画作品进行多点检测,再将各检测点的微观状态图像和物质成分数据存入数据库,用于日后比对,辨别真伪。书画作伪者面对采用这种防伪方法的作品,将无法造出可以乱真的赝品,在此防伪备案基础上的辨伪既便捷又无可争议。此功能可以显著增强书画作品自身的证明力,使每一件被锁定作品都依此不再怕任何高仿技术,因为任何高超的复制技术只能复制作品的艺术形态,而无法复制作品物质形态中的微观世界。在运用这种防伪新技术为艺术品实施科学备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需要来确定被检测作品画面中的检测点,应兼顾墨、色、印迹处以及空白纸处多点选择。其认证流程和验证流程都必须遵循科学的标准化要求和管理规则。备案数据应多套复制并异地存放,确保备案数据的永久安全。检测点与检测数据一般无需公开,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也可以公开(甚至公布)个别检测点数据。 这种中国书画防伪新方法的应用,不仅限于宣纸类中国画与书法,并可拓展到油画、雕塑等艺术品领域。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