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教与学——张伟

  现在回过头来写哪堂课讲了啥,恐怕连脑子记性再奸的人都想不起来了,要找也只能找回教学大纲之类的东西作个参考,还是干巴巴的少了许多细节。但又说要所谓可以闪一闪的亮点。唉!要知道能闪一闪光的,正存在于那课堂上生动具体的细节中。

  我在附中教了这些年头,最大的体会就是教画画是一个整体的活儿。需要的是教师的全面修养,并非教此就不顾彼。我在教学中也常告诉学生画画是一个整体的关系,不光是学哪一门才想到哪一门的事。教师是很难在传授哪一门的时候而不触及到其他门类的学科。所以绘画的造诣、理论修养、奸恶褒贬和品行德性都无不有意无意地对学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绘画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正在于此。虽然都有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规范,课前也写教案,课后也做小结,然而正式到了上课的时候,往往会脱离前面那些文文本本以及左右教学导向的条条框框。把握上课气氛和效果的主动权全在于教师的灵活操控。大纲是死的、粗线条的,每位教师的灵活演绎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可以把大纲上的精神落实到模特的动态、桌上的盘罐瓜果与各色衬布的搭配,又或是下乡途中看上的一处风景。这些实际的课程布置与安排上。把死的变活可以把虚的变实,选择与舍弃,全在于人的灵活调配,这正是绘画教学的独特之处。

  一位好老师能把大纲的要求和精神深入浅出地贯彻在课程的各个阶段,并不同程度、因人而异地呈现出实效来,至于怎样才能呈现出教的实效,却还是回到了能否有效地针对教学细节进行把握这个问题上来。教学的细节可以是哪块颜色偏冷或偏暖,哪个形象长点或短点,哪个位置应该移过来或搬过去,哪条线或繁或略,甚至具体到哪一笔应跳跃或抹平,所有这些细节加在一起呈现出一个整体面貌,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教学效果。此非文字所能尽述,却关乎教师的“个人积蓄”,积蓄的丰盈和匮乏全反映在学生的作业上,就像古人所云“画如其人”一样,我想教亦如其人,人品高,画品高,教晶才可能高,带出来的学品自然才跟着高,可见教师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只有教艺高了才有可能施展其独特的魅力,创造出教与学的好势头。只有学无止境,方可教无止境;只有教无止境,才有学无止境,这是教与学的辨证关系。一个巴掌拍不响,教学相长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课题。要相信学生们远比我们思考得多,想得勤。至于是否得法,却不一定有把握,学生最希望的是老师能看出自己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并能给予肯定、鼓励,或给予建议、批评,  以便及时扫除自己心中的疑惑。

  老师看准了才可发现问题,意见才能提到点子上,说对了路,就算是一两句都管用。要是看走了眼,哪怕是长篇理论也等于隔靴挠痒,不着边际。学生依然云里雾里,所以教画的要害在于观看,能否看准、看透才是关键。只有知其然,方能说出个所以然,学生习—会明白何以所以然。

  我十分强调在色彩教学中“摆”功要过硬,有——个共识就是色彩课中的“摆”较素描课中的“摆”更具感性色彩,更加难以把握,  因为在摆的过程中可变的色彩因素太多,色彩的搭配瞬间可以出现很多种组合的可能性,  因此把握分寸感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摆好了即成功了一半。比如在摆设静物的过程中根据色彩规律,按照每个年级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难度,摆出色调各异、繁简不—的静物组合,如重色调的、高调子的、冷调子的、暖调子的、灰调子的、互补色的、同类色的、高纯度的和低纯度的等等各式各样的色彩组合。这点非常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对色调组合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直观感受,同时还能考验教师的意图能否与学生的愿望达到默契。四年级的静物摆设,难度及复杂程度都应该是最大的,形式感也是最强的。最能体现教师的艺术修养及控制能力的——组静物往往在摆设的时候就充满内在的联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色彩关系”。所以摆设的成功与失败的确是一种挑战,一种考验。作业摆得好,学生进步快,会画出一批好作业,反之则学生进步慢,能力强的学生也画不出好的作业来。

  在上四年级的色彩课过程中我也尝试在摆静物时有意识打破常规的和谐、平稳,创造出具有探索态度、标新立异的组合,在新的思考角度中显现出特有的色彩关系,我发现这样往往会明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欲。再因势利导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喜好提出指引,往往还能促成意外鲜活的画面效果。在教学上不守成规,创作色彩视上的  鲜  ,激发学生创作的主动性是我在色彩教学中的主方向。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色彩课教学中,尤其注意在教学形式上不断调整,认真研究,力求推陈出新。

  观点清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多了,回过来给学生指导时便能够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看问题,毕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悟出个道理来。剩下的恐怕就是怎样去个别辅导、讲评、示范等等一些具体的问题了。当然,尽管教学的角度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最后这还都得落实到学生画面上的一笔一划、一块块颜色。

  艺术教育从来不会孤立存在,一切艺术教育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见解渗透其中,尤其在倡导审美取向以及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教师的治学态度、艺术修养以及他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才是学生借鉴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

作者:张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