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做什么和学什么都讲究一个“悟”字,这“悟”是“心、我”,是“心证”,因为心证,深浅自知。既不能“执”,也不能迷,执迷,又是“不悟”。由此,原本简单的问题往往会变得复杂,而且难于沟通,因为都满怀“深情”。这不是中国文化的讲究之错,不是中国美学的错,更不是“悟”和“心证”的错。“悟”也是分层面的,不同层面的“悟”所谈不同,是量与质的区别,怎可对等而言。如云、雾,成份一致,本质有别。云,需抬头仰视,且自由浪漫;雾,近地而生,扰人视线。今日之状:大至国,小至吏;大至道,小至理;大至艺,小至技,均见大雾迷漫!突然发现,“雾”竟“悟”同音,难怪!一切都在汉语的智慧里…
2011-11-24
作者:白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