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情寄笔墨中意表山水外

  青年画家李勇的山水画,师承有本,妙造自然,情寄笔黑之中,意表山水之外,是正品、真品,能因景起情,能因情生景,其中的不少画幅,如《秋气洒然》、《有泉山居》、《蜀国仙山之春·夏·秋·冬》、《蜀山》、《秋深诗话图》、《剑阁记游》、《观第五瀑记》以及关于江南水乡的若干作品,艺术构思之精巧,笔墨运用之精妙、融情入景之精微,称之为好作品,当之无愧。

  李勇有对绘画的那份热情、勤奋、执著和不倦的追求。从他已经发表问世或举办个展的作品看,说他的画充实、丰盈、厚重、大气、深邃而飘逸并不过分。他选择这样的一种格调和追求,照我看来,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与其师承有关。他欣赏和钟情五代宋元山水画,尤其是荆关、董巨、李郭及倪云林、王叔明等诸家的传世名作。我们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他的《寒露将至》、《太行山居》、《蜀山》、《烟雨江南意》等作品,就有着巨然的《秋山问道图》、郭熙《早春图》的影子。宋元的这些作品与晋人崇尚的“空潭写生,古镜照神”的虚灵玄境,显然另具美学韵味。李勇爱好这种美学韵味,临而习之,揣而摹之,渐习渐染,遂有今日绘画之表现。虽然这表现还有稚嫩之处,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艺术与文化传统的积淀,是对中国绘画精神的发扬。

  二是与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有关。他热爱和钟情于我们伟大而壮丽的祖国山河,热爱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那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观,那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境界,那草木丰茂、鸢飞鱼跃的生机,都激发着他的热情,刺激着他的灵感,催促着他去师法自然,勤奋创作。他热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去亲近自然、拥抱自然,把自己的情感、灵魂化入其中,以此来表达他对祖国山河、对生活的热爱。如果说作文不能“为文而造景”,只能“为情而造文”,那么绘画也只能“为情而造画”,不能“为画而造情”。这是区别画家之作与画匠之作的分野,一点也马虎不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守住了这一点,就是守住了一个艺术家的操守,也就能最终赢得市场。

  三是与他的创作精神有关。李勇是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画家,他有师承,法传统,但是却不保守,不狭隘,而是力求有所突破。他多读书,多写字,多行路,多吸取其它种艺术的精华。我们在李勇的一些画中,不难看到他借鉴西画手法的大胆尝试,不难发现他运用西画笔触的创造意识。例如他的《金牛道》、《蜀国仙山之春·夏·秋·冬》、《剑南道》乃绘写江南风光小景的一些作品,都运用了西画的手法,而且用得不生硬、有效果。虽然我不能说已经融合得很好,很成功,但这毕竟是走向新成功的起步,是创造意识难能可贵的表现,值得赞赏。

  我这样说这位青年画家的作品,是说在他这样的年龄,有这样的沉稳,实在是令人欣慰且充满希望的。事实上画家还有不少应该再学习、再历练、再进取的地方。且不说师法自然学无止境,就是那些经千百年筛选陶冶而留下的宝贵艺术经验,恐怕也值得进一步花心血去揣摩。倘能如此,我相信,他的画必能更上一层楼,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曹廷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