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应天齐在开幕式上致辞
“迷墙”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何妍婷)4月21日,由深圳画院主办的“迷墙——应天齐个展”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亦是深圳画院对本土签约艺术家创作展系列活动的持续进行。展览主题“迷墙”,主要是对应天齐作品的形象与状态的描述——“迷”也即“谜”,寓意为神秘和不可预测性;“墙”不仅是应天齐一如既往执着不变的创作题材,也折射出在中国现代都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与焦虑。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
本次展览共展出应天齐近年创作的综合媒材油画、影像及装置作品三十余幅,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应天齐自2011年至2013年创作的《世纪遗痕》系列新作和装置、影像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艺术家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及其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探索与成果。第二部分为大量手稿、草图资料。这部分资料以编年形式展示应天齐在创作《世纪遗痕》系列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性文献及作品复件,全方位、多视角回顾了他的艺术创作历程。
应天齐 《砖魂》(局部) 装置 310cmX96cmX322cm 2012
进入展厅,首先吸引到观者眼球的是刻有“西递节孝祠”五字、重达600多斤的《砖魂》大型的装置作品,这件作品诞生于2012年,在作品的背后循环播放着应天齐制作这件作品全过程的视频。在视频的旁边,用展示柜把该作品的原型悬挂在展板上——上世纪90年代初,西递村履福堂胡福基老先生赠送给应天齐的古建残砖。
“迷墙”展览现场
关于《砖魂》创作的视频
回望应天齐的艺术创作之路,从《西递村系列》到《徽州之梦》版画再到《世纪遗痕系列》,从版画到综合媒材到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从“是否当代”的争议中,应天齐一直在开拓个人的艺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其版画代表作《西递村系列》享誉画坛。90年代中后期,或许是受到西班牙现代抽象画家安东尼•塔皮埃斯和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思想观念的影响,他逐步告别以往的版画创作,将目光转向综合媒材油画、装置和行为艺术等领域的探索。2006年伊始创作的《世纪遗痕系列》作品,巧妙地将他早期的综合媒材技法融入到创作中,运用实物拼合、木版压印、色料手绘等表现手法,营造出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共存的视觉效果。
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应天齐谈到,相较于2011年之前的作品,这次展出的作品更加抽象化,“之前的作品,与古民居、遗存的关系相对更紧密,虽然感觉很抽象,但还是能感觉到是现实空间中的某一个角落、某个墙面的局部,只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变成相对抽象的面貌。而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很难与现实产生关联,相对而言更加抽象化。”
此次展览是应天齐定居深圳16年代的第二个展览,在他看来,在深圳的16年,是其艺术生涯臻于成熟并展现辉煌的时期。
作者:何妍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