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军伟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跟着方老师一起去野外写生,用心感受四时稍变和自然律 动,啾啾鸟鸣和滔滔风声不时拨动着我们内心最敏感的琴弦,这才有了形诸笔端的灵感和节奏”,他更热 爱家乡的玉米和黄豆,伫立在他的画室,你似乎可以闻到金秋时节浓浓的丰收味道。
通过黄豆玉米系列寄托家乡思念
记者:您为何如此热衷黄豆与玉米题材的小品画创作,
王军伟:我老家在河南平顶山,一到金秋时节,农田里的玉米和黄豆就成片丰收,那片金色的土地上有 我童年的欢笑,是我孩童时期的乐园。如今常年工作在外,故土情怀时常翻涌在脑海,愈积愈浓,自然 便生发出创作的灵感。我想通过“黄豆系列”和“玉米系列”的创作 聊以寄托我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是真 真正正发自肺腑的创作。
记者:现在回家还会创作吗?
王军伟:我每次回家都会带着写生本,这么多年不在家,家乡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我自己热衷 的玉米系列和黄豆系列之外,有很多新的题材也可以入画。我可以在家里画广东没有的东西,比如漫天 大雪与黄土丘壑。
记者:在广东呆了这么多年,绘画上面有没有受岭南审美的影响?
王军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但更多是体现在技法层面上,我会在自己的创作中吸收“二居”撞水撞色 撞粉的技法,使得水与色、水与墨、色与色、色与墨之间的趁染更加自然渗化,使得画面色感整体看上 去流畅自然并且赋予生动变化。
记者:这么说来,您的创作从外在和内在分别继承了岭南和豫中的特色,外在吸收岭南的绘画技法,内 在却透露着北方的家园情怀。
王军伟:可以这么理解,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对我而言都至关重要, 因为我一直觉得一幅好的作品既 要透过颜色、构图等由外而内抓住观者的眼球,又要通过由内而外折射出画家的真实情感与思想意识, 就像做人一样,内外兼修或者说表里如一是很重要的。
再者,南北融合俨然已成时发展大潮流,在这种文化多元的格局下,我们不能只流连于一个地域的特 色,兼收并蓄与博采众长才会更有效地促进画家长足发展。站在广东回望家乡,那份难以释怀的乡情因 时间的酝酿也愈加强烈。
唯有感悟生命才是花鸟作品的灵魂
记者:方楚雄老师平时都是怎么教你们画画的?哪一点使你受益最深,
王军伟:他既给学生做技法示范,又在思想上不断促进学生走向成熟。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时常带着我 们外出写生,告诉我们画花鸟一定要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机趣。在他的理念指导下,我开始一步 步养成严谨作画的风格,把每一次写生都当成是正式的创作,通过吸收自然之景 直接勾勒成画。
记者: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仿佛走进了一个误区,创作常常被篇幅和技巧所束缚,您觉得如何创作才能 避免这一误区的扩大化?
王军伟:实质上,工笔画的创作并不是以大和繁琐取胜,在我看来,一幅好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最重要 的是传达出自然万物的生机与生命, 应该是作者关照自然、感悟生命的情感所得,这才是真真正正花鸟 画创作的灵魂所在。
记者:那么对于花鸟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你有何独特的看法?
王军伟:我觉得花鸟画创作唯有回归自然才能彰显生命,这就像山水画创作一样,唯有走进大山的怀抱 你才能尽情感受到自然带给你的生命律动。
古往今来,很多名画家的作品都是在感悟自然美景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创作。要是长期生活在某个地 方, 因环境的滋染而形成独特的情怀;要么是在偶然写生的过程中激荡出创作的灵感,将瞬间的美好定 格成永恒。石涛因拥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所以作画才能笔断意贯、气脉成章,显得丘壑在胸、 任心所成;黄宾虹也因在师法古人今人的基础上花大量精神师法自然,所以其作才能丰富多变,将自然之 内美与民族文化精神完美结合。
记者:对于你这种“自然化”的创作方式,有没有一些典型事例可以拿来与我们分享?
王军伟:我有一个系列的作品可以表现这种创作思想,名为“自然之声.版纳印象”,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 源于我随方老师去西双版纳时的写生,总共有四幅,目前完成了两幅,分别为“版纳之声”和“版纳三月”, 另外两幅还在进行中。我想借助这一系列作品表现西双版纳那种深林密布、郁郁葱葱的原始生态之美, 同时传递一种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时代理念。
作者:刘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