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内在心灵的迹化——与鲁虹的一次对话

  鲁虹(后简称鲁):比较起来,你的近作与前些年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在画面上更多采用了半抽象的个人表现性符号,一方面在画面上又采用了明显超越传统的艺术技巧,请问,你为什么要在创作上作出如此大的调整?

  丁竹君(后简称丁):前些年,我的作品,主要考虑的还是形式层面的问题,即如何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如何突破单一化,老一套的作品表现模式,如何把现代构成的经验运用到作品创作中等等。这几年,我通过与同行交流,反思,更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定位。那就是要借助半抽象的作品语言,来表达当下人内在的心理状态。我觉得,在这方面,作品还有推进的前景。落实到艺术的表现中,我特别注重对裂痕的表现,并努力使其与历史之沧桑、人世之悲凉,与久远的岁月联系起来,使我的作品更抽象、更主观、更具有人文指向性。总之,从自然过渡到内心,再由内心表达出一种感觉,是我近期的艺术追求。我坚持认为,只要真实地表现内心,作品一定会感动一些具有相同背景与生活体验的观众。所谓越有个性就越有共性的道理就在这里。

  鲁:我曾经多次指出过,观念如果没有具体的艺术技巧的支撑就是空话,现在我想问的是,你在表达自己的观念时,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技巧,它们与传统的区别又在那里?

  丁:你问到点子上了。好长时间,我一直试图借用传统的技巧来表现我的观念,但相当困难。什么原因呢?关键是传统的绘画技巧是与特定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为表里的,我不可能只取外表而去其内在。因此,我逐渐冲破了传统的程式。比如,我有时在宣纸上做底子——就像游走于历史的长河一样,方法是用胶勾出皴法,有时撒上一些化学原料;有时在青石板上作画,以使画面上出现天然的印痕;有时则用随来即取的自由方式往作品上施加水墨以外的材料,这些手段相互对比磨擦会呈现出来很大的视觉冲击力。相信观众对此会有感觉的。

  鲁:你在上面谈了作画技巧方面的问题,我注意到你画面上的图式也不同于传统,对此你是怎样考虑的?

  丁:传统绘画是以主观再现于现实,强调表现客观对象的特征与完整,而且它强调“一种法度”。我的作品否定具体的时空,作品的形式也完全是在构图法则的基础上凭直觉的随心所欲的建构。我这样做是想让自己达到一种自由的空间。不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到具体对象之中,而去体验我的作品的内在精神的寻求。

  鲁:那么,怎样评价当下的水墨画创作呢?

  丁:现在水墨画展很多,寻求怎样画的画家也很多,但画什么画的画家就很少了。怎样画是技法问题,画什么则是一种选择、一种人格的精神体验。我感到中国水墨画发展虽然很快,但相当多的人作画不带自己的情感,基本是在玩笔墨游戏。这些人作画总是按部就班,在重复前人,很悲哀!我觉得,一个艺术家一定要让人感到他的作品精神指向和生活状态,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画的张力。我理解的绘画张力是由内向外生发的。另外,作品一定要有不确定性、偶然性、不可重复性,完全使用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就会使作品失去鲜活的东西。

  鲁:前一阵子,水墨画界就“守住笔墨底线”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你认为水墨画的发展与传统应处在怎样的关系中?

  丁:中国的水墨艺术创新肯定不能离开传统。比如以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无意于佳之心态去入画还是很有魅力的。不过,我认为,在作画过程中,重要的是对于水墨精神的认识。其实,艺术的精髓,是能体会生活中内在的生命力,并将其完善的表现出来。这样才有力量感,才能与时代同呼吸。我以前在书法上用过功,也在全国书展上得过奖。这些基础,帮助我更好地把对传统的理解与新技法的把握融为一体。眼下我还在试验的过程之中,我会努力地走下去。

  鲁:你的想法和作品很有创意,但你如能把握自己的良好心态,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也许要你做好长时间的思考,走一种寂寞漫长的艺术之路。我希望你今后能创作出更多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在创作更上一层楼。

  丁:谢谢你的提示。我今后会在创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便完美地实现我的理想,到时再请你批评。

  (鲁虹 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研究员)

作者:鲁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