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市民捐赠春秋时代陶瓮:达国家二级文物标准

2015-02-13 11:33

  南都讯 记者李京 昨日,市民张耀国向市博物馆捐赠一件自己珍藏多年的春秋时代印纹硬陶瓮。据市博物馆介绍,该陶瓮产自古越国,且保存完好,完好程度超过了现存放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长乐宫陶瓮”,属于春秋时期陶器中的上乘之作。

  从绍兴藏家处偶然购得

  捐赠者名叫张耀国,今年31岁,是早前先后三次向市博物馆捐赠文物的市民叶瑞辉的徒弟。昨日上午10时,他与师傅一起来到市博物馆,把藏品交给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据其称,自己与叶老先生是多年的邻居,自幼受其影响,一直对中国古陶瓷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国外读书归国后,便开始跟随叶老先生在全国不少城市寻找古陶瓷藏品,而此次捐赠的春秋印纹硬陶瓮则是2008年去浙江绍兴当地“淘”得的。

  “之前的主人是当地一位藏家,当时我花了数万元才将其说服转让。”张耀国称,起初自己并无捐赠之意,但看到叶老先生先后向市博物馆捐赠了25件藏品,自己耳濡目染之下,也萌发了捐赠念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耀国称,希望自己捐赠的藏品,能够让更多市民看到。

  产自古越国 口缘更平整

  据市博物馆介绍,张先生捐赠的春秋时代印纹硬陶瓮,产自古越国,不仅纹饰丰富、清晰,包括米字纹、方格纹等,而且保存也非常完好。“完好程度甚至超过了1983年从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长乐宫陶瓮’。”市博物馆表示,比如“长乐宫陶瓮”其口缘扭曲歪斜,但张先生捐赠的陶瓮口缘平整等。

  既然优于同类的国家一级文物,是否张先生捐赠的藏品也属于一级文物呢?对此,市博物馆解释称,由于“长乐宫陶瓮”是出自南越王墓,因此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而张先生捐赠的陶瓮虽然更为完整,但因如今已经无法追溯和考证其具体出土自何处,因此按现在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已经具备了国家二级文物的标准及其历史价值。”

  知多D

  吴越文化所在的东南沿海一带是最早开始制作和使用几何印纹、原始瓷的地区,特别是印纹硬陶的生产很普遍,质地坚硬且叩之铿锵有声。这种硬陶烧制前会对其制坯经过反复拍打成型,纹饰以回纹、方格纹、云雷纹、曲折纹最常见。

来源:新浪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tbp251

      不要像徐州博物馆一样接受假的七宝奁盒~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