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宁散千金收稀有珍奇 不图贱价买一般平常

2015-02-13 11:52

\

  志在必得拍下“笔架山”

  藏界大家马未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有多少钱,都和没钱一样,因为钱都买了藏品。安毅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藏品,他的生活时常经历捉襟见肘的困苦。虽已是资深藏家,但他仍旧秉承节俭原则,甚至用的手机还是非智能型的老款。难怪常言道,看一个人的成就,就能推测出此人平时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哪里。

  安毅说,平日里他大部分时间除了阅读与收藏相关的书籍外,就是奔走于各大拍卖会。他的诸多文房藏品也皆源于此途径。采访中,他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一件珍宝给记者看,那是一件清代紫檀雕太湖石笔架山,在文房当中堪称“妙设”。因为它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太湖石,活灵活现甚是少见。奇石瘦、漏、透、皱的四大特点一应俱全,不论远观还是近看,皆像极了石头,根本想不到是木雕,尤其在黄杨木底托的映衬下,更显意趣盎然。“它是我在美国旧金山宝龙拍卖的大型秋拍会上所得,整个过程有惊无险,最后如愿所偿收归麾下。”回想起那次拍卖经历,安毅至今仍心有余悸。

  当时,在“笔架山”之前,现场拍卖的是一件精美的砚屏,除架身略带伤残外,安毅还是满心喜欢,于是便不落空地举牌出价。飙至后半段时,参与者逐渐减少,最终只剩下安毅和一位日本资深古玩商两人竞价。而这个人,安毅曾在各大拍卖会上经常相遇,是专门以文房见长的商人,在业界颇有一定知名度。看得出,古玩商对这件砚屏甚感兴趣,以至于死咬着安毅的出价不放。终了,这位古玩商如愿以偿。但安毅之所以放弃,是因价格过高且藏品本身带残,远远超乎了他的心理预期与合理估价。“也许好东西还在后面。”安毅劝慰着自己,耐心等待着下一件拍品的登场。

  带着期待,“笔架山”闯入众人的视野。一并闯入的,还有安毅的心。“那是一见钟情的心动,我很久不曾体味过的心跳加速。只一眼,我就爱上了它。”此时,安毅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娶”回家。

  于是稍后的竞拍一开始,他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个举牌。与上一环节的竞价类似,越到后半段,参与的人就越少,竞争也越激烈,直至最终又剩下他和那位日本古玩商你方唱罢我登场。彼刻,安毅的心再也无法安逸,甚至因为这份冤家路窄而心生怯意,手心沁汗。但为了“笔架山”,安毅当真豁出去了。每一次日本商人出价后,他都紧追其后,反复十多次,令现场气氛紧张到一片哑然,安毅的心也跟着提到嗓子眼儿,浑身上下肌肉紧绷。而当安毅最后一次追价后,日本商人有了几秒钟的迟疑,终于没有再跟,因为价格已飙得过高,超过了这位古玩商的心理价格,即使硬着头皮赌气拿下也无利可图,故只能放弃。

  如愿以偿的安毅当晚激动得彻夜未眠,在灯下久久地反复观赏。虽说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能拍得如此珍稀之物令人兴奋不已。安毅始终信奉着古玩界的一句老话——宁散千金收稀有珍奇,不图贱价买一般平常。而安毅也恰恰是这么做的。但即使收藏的全部为稀有珍奇,安毅也会将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常放在床头把玩共眠的,第二类是经常要欣赏交流的,第三种是放在盒子里不定期观赏的。而这历经艰辛拍得的“笔架山”则始终被安毅置于床头,甚至深夜醒来也会在灯下欣赏宝贝独有的美。在他眼中,“笔架山”早已成为生命中的“无价山”。

  “绝对抄底”黄花梨画斗

  收藏,其实考验的是一个人眼力、财力、魄力的综合能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一双鉴宝的慧眼了。安毅对此举双手赞同。因为决定是否要入手一件宝贝的首个关卡,便是犀利的眼睛。这一点类似于炒股,高手之所以“高”,恰恰因为懂得如何挖掘连续涨停的潜力股。

  在安毅诸多的文房藏品中,有这样一件明末清初的黄花梨画斗。当初入手时的价格非常低廉,而几年之后的今天,其价值摇身翻了几十倍。聊起这段淘宝经,安毅的脸上荡漾着欣喜。

  “这个画斗是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小型拍卖会上拿下的,可以说我是有备而去。因为大概在拍卖会开始前的一个月,我在网上无意间查询拍卖图录时,就一眼相中了它。与曾经的‘笔架山’完全不同,画斗乍看上去丝毫不起眼,甚至因为长时间无人悉心呵护,其身木纹不是非常明显,整体感觉脏兮兮的,不仅难以引人注目,而且跟‘宝贝’二字根本不搭界。可是,直觉与经验告诉我,此画斗尺寸较大,直径长约23公分,如此尺寸在黄花梨的笔筒中是非常罕见而珍贵的。日后倘若多加呵护与保养,未来价值绝对不菲。”于是安毅以无比确定的心态,开车直达洛杉矶参加拍卖。在他看来,与他有相似眼光的人,在当地并不多。

  拍卖开始后,估价仅800美元的画斗因价格相对较低而尺寸较大,因而博得不少藏友起哄式的竞价,但也仅仅是“起哄”,毕竟透过这些人的眼神,安毅看得出他们并不是从心底真的想买,且与他共同竞拍的几个人心理准备并不充足。所以在一番激烈的价格争夺后,安毅最终以低于心理预期的价格将画斗收入囊中。

  多年海外的淘宝经历,让安毅发现,其实一直以来文房的价值都被市场低估,因为文房是古代文人的日常用品,保存至今且品相佳着实不易,因此更显珍贵。同时,在国外由于外国人对中国文房的理解有局限性,所以过去的市场缺少对文房的关注。但传统书画在近十年间“扬眉吐气”,故与之息息相关的文房也随其回归真正价值。尤其是近几年来,文房四宝的收藏人群是在广大的书画、陶瓷等收藏人群中人数增长最快的,很多人也都热衷研究文房四宝的收藏知识,其收藏价值自然越来越高。

  “以藏养藏”与“去粗取精”

  以藏养藏,对于绝大多数藏家来说,都是条必由之路。毕竟一味投入只进不出,不仅财力支撑不住,而且也很难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玩股票还讲究个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收藏也同样是这个道理。然而,买进什么?卖出什么?什么时机买进?什么时机卖出?哪件藏品应及时抛售?哪件藏品要待价而沽?这里面却大有学问。藏者必须熟悉市场,熟悉行情,熟悉藏品的价位走向,并且能够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以藏养藏中施展才华,逐浪弄潮。”安毅坦言,现在的自己正处于以藏养藏阶段,包括淘汰之前买下的一些不中意的藏品,不断细化藏品类型与结构,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让藏品变得更专更精。

  说到藏品的去粗取精,安毅直言,精品因其具有的历史文物价值、精湛的工艺水平和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是人见人爱的宝贝,再加上精品原本就存世量少,物以稀为贵,其含金量和增值潜能都是不言而喻的。故收藏要有精品意识,藏品贵精不贵多是众多藏家的切身体会和共识。实践证明,精品虽然价格高一些,但其增值潜力大,而且一些精品极为稀少,时过境迁,机不再来。“通常,在收藏的初期阶段,手中藏品多属低价值、低水平的普品,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数量很容易增加,但要精却不容易,而过多的数量还会令藏者犯愁于没地方摆放。因此,随着藏品的增多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应采取‘去粗取精’的办法,将自己不太喜欢的东西转让出去,卖出普品,收进精品,处理得当,或许还能够‘点石成金’,获取一笔收益。这样便可以集中资金,投资于升值潜力大的精品,长此以往慢慢积累,小藏变大藏,粗藏变精藏,使自己的收藏档次不断提升,收藏品位不断提高。”此外,在安毅看来,以藏养藏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出藏家先他人一步的好眼力与超乎常人的预见力,毕竟是在绝大多数人并不关注的时期抄底入手,于市场火热时变卖,再购入精品,绝非多数人都能为之的。

  的确,要在众多藏品中选中成长性好、增值潜力大的品种,逢低吸纳买进并非易事。毕竟每位藏者的文化、学识、经历和社会背景都不同,致使看藏品的眼光也不尽相同。难怪有哲学家说,“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光”。安毅认为,藏者需要在收藏实践中培养洞察市场潜在热点的眼光。有了好眼光,便能在平常中发现神奇、创造神奇;有了好眼光,便能在别人忽视的地方走在市场前沿、捡到好东西,而且往往还是“好货又便宜”。总之,历史的机遇不可能复制,但新的机遇随时等待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收藏需要先知先觉,需要在一般人还不认可时率先发现并实践,才能给藏家带来无穷的财富和无尽的乐趣。

来源:99艺术收藏-藏家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岚舍

      每个人的收藏观不一样
      01年前 0
    • 刘马三

      不一样
      01年前 0
    • 刘马三

      好吧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