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好书 | 还不知道《大匠之门》,你就out了

2015-04-02 00:00

好书 | 还不知道《大匠之门》,你就out了 北京画院 北京画院

v_bjaa

为公众提供关于北京画院及北京画院美术馆的活动及展览信息、公共艺术讲座等内容。同时北京画院作为目前收藏有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将在此平台上为公众提供齐白石艺术与人生解读,齐白石作品赏析,齐白石公共教育活动等具有公益文化性质的信息内容。



今天您见到的这册书,已经是《大匠之门》的第三期了,学术研究部的同仁们为这本书注入了很多心血。我们的愿望是能与您共同地“开启一扇传统之窗”,以平实而不失品位的表述方式,与您谈一谈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在万般喧嚣的今天,与您一起走入中国画的意境之中。



北京画院为什么要推出《大匠之门》?王明明院长曾在第一期《大匠之门》中如是说:



转眼又见霜叶红,对于北京画院来说,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大匠之门》终将付梓印行。


“大匠”,是对在某种技艺上造诣极高者的称谓。唐贾岛诗《即事》云:“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清纳兰性德在《与韩元少书》中言:“今幸出大匠之门,且与足下为同年友”。齐白石为了不忘自己的木匠出身并纪念自己的木匠师傅,于1932年治“大匠之门”一印,寄托情怀,表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1957年北京画院正式成立,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后来北京画院以这方印为基础设计了院标,明确了画院坚守传统文脉、追求高度、勇于承担的文化定位。如果说北京画院今天还算有一些工作成绩的话,毫无疑问,正得益于这种理念的支撑。中国传统艺术有无数经典巨作,交相辉映,流派纷呈。这些优秀的国粹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增添了无限光辉,也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向世界传播华夏民族智慧之光。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特品格和美学系统,并以其独特的哲理基础、审美追求、创作技法及授教方式,达至内美玄妙的艺术境界。


不可否认,对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借鉴及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毋庸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矫枉过正的革新之风,使中国画创作的主流与固有的传统文脉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可谓脱胎换骨,呈现一种新的现代形态和审美趋向。当我们回头审视近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画创作状况时,在“繁荣”的背后,有些问题却是无法回避的:中国画传统的核心元素与精神是否得以保存?文化艺术的发展到底是要传承创变,还是要破“旧”另立?这样的发展模式会否偏离中国画的生命源脉?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从中国画发展历史的总体脉络来看,并不是保守和消极的,一直在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革,其“新陈代谢”能力不逊色于世界上其他的任何艺术形式,否则不可能延续两千余年而经久不衰、生生不息。中国画在走向现代审美的历程中不应该丧失其自己的品格,对西方艺术的吸收与借鉴绝不能以牺牲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为代价。


2012年,北京画院正式成立了“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画院的研究功能,多层次的研究活动全面展开,并以展览、出版、讲座等形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传播,以期呈现传统中国画经典的魅力,寻绎其创作、发展规律。按照规划,两个中心各出版一本丛刊,“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推出的是《齐白石研究》,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则为广大读者奉献的是这本《大匠之门》。


我们力图改变“传统”与“学术”的古板面孔,更不会以说教的姿态拉大编读之间的距离,寻求一种平实而不失品位的表述方式,与读者产生共鸣。其实,“传统”世界就是一个“故事世界”,古人解衣盘礴,援笔濡墨,化象成境,而凝结于纸。或“富贵”,或“野逸”,或“众山皆响”,或“得意忘形”,或“墨点无多泪痕多”,或“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而“学术”说白了就是为了确证存在、发现规律,面对浩瀚之经典,我们只需要去选择、归类,衡轻重,丈长短,描述其由点至线到面之变,则可成大块文章。


一幅画的意义远远不止是视觉的,它是文化的沉淀与结晶,是社会的、地域的、人文的。它与政治、经济、宗教、自然等息息相关,与诗词、书法、篆刻、文房、古玩、音乐、戏曲、建筑、园林、雕塑、工艺等一脉相通。为了说画,我们往往会“旁敲侧击”,融汇贯通。


经过时间冲淘的经典才更有研究价值和空间。因此,只有盖棺定论的画家才会进入到我们的研究和编辑视野,这将是《大匠之门》的一道“门坎”。而北京画院经过多年努力而形成并坚守的纯粹之风,也会在《大匠之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启迪灵感智慧,提升审美层次,拓展艺术视野,供给文献资料……如果本书能满足你上述任何一种需求,因而被收藏或保留,那我们的劳动就是有价值的。



《大匠之门》第三期精彩内容先过眼瘾:













哪里能买到《大匠之门》?


北京画院美术馆四层积学书屋,地址:朝阳区朝阳公园南路12号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地址: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


(编辑:罗元欣)



北京画院
【关注】:点击文章开头蓝色字体“北京画院”
【分享】: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来源:搜狗搜索-北京画院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