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金镜头|年度杰出图片编辑杨晓东:又一个十年

2015-05-08 00:00

金镜头|年度杰出图片编辑杨晓东:又一个十年 人民摄影 人民摄影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从本期起,人民摄影微信公共平台将陆续邀请在“古越龙山杯”人民摄影(2014年度)新闻摄影“金镜头”评选中的获奖作者,为您讲述图片背后的精彩故事,和您交流从业多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职业道路上追求的收获与感悟,看看他们是如何与摄影终生为伴,如何提升修练自己的。


  遥想1995年,我参与创办陕西宝鸡日报报道摄影版《万象影刊》,正式开始图片编辑工作,至今整整20个年头。

  十年磨一剑。2005年人民摄影“金镜头”评比,我获得了杰出图片编辑奖提名。今年的人民摄影“金镜头”评选,我获得了杰出图片编辑。

  一个十年,从提名到获奖;我觉得,这都是“沉甸甸”的荣誉。

  从最初恨不得把所有照片都塞到版面上“强化”信息量,到一个版面做一个故事,到后来让版面留白强调空间感,直到现在一个新闻故事用2个、4个甚至8个版面的篇幅呈现……图片编辑就是新闻图片从生产到呈现的中枢环节。

  一路摸爬滚打,一路摸索前行。艰辛、煎熬、喜悦、幸福……真的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好照片的标准:思考、温暖、好看

  十年间,西北和江南两种不同文化的滋养,让我的新闻经历更加丰富,也让我实现着新闻摄影的跨越与发展。2010年,我告别了厚重的黄土地,来到柔婉的江南水乡,“接棒”嘉报视觉,从一个新闻摄影采编实践者逐渐转型为视觉管理者。

  我觉得,出色的图片编辑应该是从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成长起来的。图片编辑的摄影意识很重要,没有摄影经验的图片编辑无法给记者采访提出合理建议;无法随着摄影记者采访的深入不断跟进,甚至无法体味摄影记者拍摄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

  当下,纸媒新闻摄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窘:裁员、降薪、跳槽……摄影记者没有了昔日的光环,职业激情渐次受挫。这几年,我们深化嘉报图片运作机制,我们坚信好机制最终会让好照片胜出,我们让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和摄影记者“名利双收”,我们着力打造摄影记者的“幸福感”。

  十年间,我重新审视新闻摄影,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嘉兴日报图片价值判断标准。好照片必须具备这样三条标准——思考的照片:好的新闻摄影题材永远是留给那些有思想的人和镜头背后思考的大脑的。暖意的照片:温暖感人、有情有爱就有好照片,摄影记者要带着情感上路。好看的照片:漂亮好看的照片能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感受,更能突出主题,服务主体。


三个意识打造先进的视觉理念

  十年间,在嘉兴日报新闻摄影视觉管理的新平台上,我们实践着“视觉理念”的进一步融合.摄影记者的“编辑意识”:在拍照过程中要对题材价值做出准确判断,通过镜头讲述的故事按照怎样的脉络呈现。哪些照片在版面上能作为主打照片?有了图片编辑的意识,记者在拍摄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图片编辑的“版面意识”:一幅好照片、一组成功的专题报道,图片编辑应该知道在版面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新闻背景、人物链接、标题制作、主打图片的选择等在编辑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美术编辑的“新闻意识”:版式设计要强调版面的视觉呈现,但一切设计都是为新闻主题服务的,都是为更好地表达和传递思想,都是为读者更方便愉快地阅读新闻服务的。让好照片在读者中实现“易读”和“悦读”。

  摄影记者应该是具有较强文字功底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应该是有着丰富摄影经历的图片编辑;美术编辑应该是拥有强烈新闻敏感的设计师……这一切才是用好照片的前提和保证。


“视觉1+”:更大的呈现空间

  十年间,纸媒新闻摄影面临公民摄影与互联网的双重冲击,面对新媒体,很多报纸开始缩减摄影版面,有些甚至停掉本已很少的摄影专版。而嘉兴日报和旗下的南湖晚报从2005年视觉改革之初就坚持每周一个整版的专题图片报道,刊登摄影记者的深度报道,固定版面,定期出刊,“另眼看待”。正因为在这样的机制下,才有了嘉报的“视觉1+”。

  纸媒新闻摄影发挥自身优势,就要在“深”字上做文章,让新闻人物和故事通过摄影记者的镜头表现出“深度”、“厚度”和“力度”,始终保持新闻摄影在读者中恒久的“温度”。2012年年末,我对《南湖晚报》摄影报道版“视觉”进行全面改革和视觉包装,栏目名称由“视觉”改为“视觉1+”,版量由每周固定一个整版增加到以两个为主,偶尔4个或者8个。一个新闻摄影专题报道可以用两个、4个甚至8个版面的篇幅呈现,为新闻摄影和摄影记者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摄影记者通过持久“坚守”挖掘新闻事件本质,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十年间,我对图片编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觉得图片编辑是替别人做嫁衣,是幕后英雄;多年来也一直在优秀的摄影记者和杰出的图片编辑之间纠结。

  现在看来,图片编辑完全可以像摄影记者拍到好照片一样,拥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看到记者的好照片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选择照片、编辑文字、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当一个个版面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我常常会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左看看右瞧瞧,看着这件“作品”在自己的精心梳理下“装扮”得越来越好看。

  我始终认为,图片编辑不能只是对图片进行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要成为新闻图片的优秀“操盘手”。试想想,图片编辑把一幅幅好照片“烹饪”成一道可口的视觉“大餐”时,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十年间,我依旧默默耕耘在新闻摄影这条艰辛寂寞的路上;杰出图片编辑奖是对我多年坚守的肯定和回报。在这里要感谢报社给予我自由发挥的平台,感谢人民摄影,感谢评委!

  也要感谢我自己,我的家人!

  感激之余,再一次审视自己,要想成为一名杰出的图片编辑,对于身处地市报的我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

  从头来过,期待下一个十年!


杨晓东编辑的版面赏析


《见证·细菌战》2014年12月30日南湖晚报14-15版


《家有二宝》2014年12月16日南湖晚报07-10版


《光鲜的背后》2014年06月17日南湖晚报10-11版


《宠·爱》2014年10月14日08-09版


《三轮车上求学路》2014年09月30日南湖晚报14-15版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人民摄影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