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墙报艺术家系列】谭天: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

2015-05-08 00:00

【墙报艺术家系列】谭天: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 墙艺术 墙艺术

wall-art

北京世纪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以孵化和创造新文化、新艺术、新产业为企业宗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共建为目标的文化艺术产业平台。



前言:


谭天,1988年生于北京,201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金斯顿大学自由艺术专业,2015年3月他的首次个展《第二个个展》在北京空白空间开幕。他的当代艺术之路似乎以飞一般的速度在前进。有趣的是,这一切似乎都在他的缜密的计划之内。

所谓“计划”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行为项目,名为“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在这样一个实践中,重要的不是探讨到底什么是艺术家,而是“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抛开本质论不谈,谭天更关心艺术体制如何作用于当代艺术。

谭天对艺术体制的思考源于他处于艺术行业中所观察到的东西,成为了他的创作动力。他如同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竭力客观的分析师,又拥有执着的艺术信念。《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中,直观、突兀、戏谑、聪明且耐人寻味的表达方式,造就了他作品独特的接受体验。

在推荐人米诺看来,谭天把自己推向了一个对立面,他认为作用于艺术家与作品的力量其实来自艺术体制,这很特殊。谭天用“艺术家自我塑造”的呈现方式,来论述艺术的发生。里面种种矛盾和冲突,很像一面镜子。面对镜像,那个自己究竟是怎样生成的?成为关键问题。

谭天的“艺术家自我塑造”是否是成立的?艺术体制被打破会怎样?谭天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更有力的佐证,那要看他下一步的艺术走向。



艺术家:谭天



墙报专访谭天:艺术家应该是一个挺完蛋的身份


导读:面对墙报的专访,谭天真挚地与我们分享了有关他长期项目《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的创作背景,和他个人的一些生活经历,以及他对艺术体制,对艺术家身份的的种种思考。


在“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这样一个实践中,谭天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探讨到底什么是艺术家,而是“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抛开本质论不谈,他更关心艺术体制如何作用于当代艺术。


艺术家身份也许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于是谭天不无戏谑地表示所谓“艺术家”应该是个挺完蛋的身份,“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艺术家需要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意味着你必须要平凡,不能够太特殊。”


推荐人:米诺



米诺 《墙报》主编,策展人


推荐人米诺评谭天:我是你的镜子


很少有艺术家把自己推向一个对立面,通常大家都不知不觉得地投入到一个繁复的创作过程,被观念、想法、感知等主观意向所牵引,谭天是个例外。他的长期项目《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前不久在空白空间举行了大型个展,引起“围观”和诸多讨论。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在谭天这里转换为艺术体制和物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非常特殊。


艺术家身份归根结底或许本来就是一个伪名题,谭天也不认为它值得探究。“我是如何成为一位当代艺术家的”这个项目,如果从表面看就会落进谭天的陷井。他把自己当成了案例--这是重点,一个艺术家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去看待自己的创作和存在,而“作品”对谭天而言不过是事物发生和艺术发生的观照--这时,一个更深层的背景就产生了:作用于艺术和作品的力量,其实来自艺术体制。


而艺术体制看起来难道不是又一个伪命题?它涉猎的范畴关乎社会体制,人与物的属性,空间、情感关系等等多重混杂的层面。它仿佛是看不清理不明的,但它确实又像无形的手作用于艺术家和他的创作。这里面充满矛盾,一方面任何人都不可能抽离而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一种体制的感受,既有接受也有反抗,有时候更多的是融合。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谭天作为艺术家,他的作品,到底与艺术体制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这很像年轻的谭天同时扔给我们的问题。可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谭天通过他的思考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看待事物的一种新方式,也提供了一种艺术呈现的可能性,了解到艺术发生的方法。回到那个简单的原点,就如我们面对镜子看到的镜像,那个自己究竟是怎么生成的。


谭天的“艺术家自我塑造”是否是成立的?艺术体制被打破会怎样?谭天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更有力的佐证,那要看他下一步的艺术走向。


相关文章




谭天?第二个个展:如何理性地、按部就班地成为一名当代艺术家


导读:这位1988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在位于北京草场地的空白空间举办了其职业生涯的首次个展,展出了这个已践行两年的行为项目体系中的两部分:用于建立当代艺术家资料库索引的7个网址;以拼合国际一线艺术家创作关键词的方式所制作出的各式绘画、影像和装置。


艺术家谭天这样解释他正在进行中的行为项目:“我在这个项目中尝试用私人的方式做一套伪教程,教人如何理性地、按部就班地成为一名当代艺术家。”



天:一个年轻艺术家对艺术界的实战演习!


导读:“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是谭天正在进行中的一个长期项目。这句看似颇直白的标题其实颇有玩味。当代艺术家是什么?而谭天所关心的不是“是什么”,而是“如何”。重要的不是作为个体的艺术家,而是他在艺术体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艺术网络中其他重要角色的协作关系。


艺术体制绝非新近发明,年轻的毕加索为批评家阿波利奈尔、收藏家斯坦因等人绘制肖像恐怕与打开事业局面的意图不无关系,而彻底颠覆艺术家神圣形象的安迪·沃霍尔说过,为什么人们认为艺术家很特别?这只是另一个工作而已。因此,这个项目可以看做是一位初出茅庐的艺术家对于艺术界惯例性实践的实战演习!




媒体专访谭天:“当代艺术家是我扮演的角色”


导读:为什么要“扮演”一个当代艺术家?谭天表示:“艺术家是敏感的,而我是麻木的。但是我又想成为当代艺术家,于是我通过研究这些一线艺术家的方方面面,试图快速的进入角色。”当代艺术家是谭天决定扮演的角色,而这个可能还会持续扮演当代艺术家的行为项目,目前所展示出来的作品,是他利用图像逻辑,将三个艺术家的经典元素和关键词拼合而成。“这个部分,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判断它像不像一件当代艺术作品。”而这也是谭天角色扮演的方式之一。


谭天作品


谭天:Database Index


谭天:Mel Bochner + Jerry Zeniuk + Joseph Beuys


谭天:Marianna Uutinen + Pat Steir + Jitish Kallat


谭天:Richard Serra + Kader Attia + Bruce Nauman + Mona Hatoum


谭天:Josef Strau + Oscar Murillo + Michael Krebber


谭天:Alexandre Da Cunha + chris burden + Michel Fran?ois


谭天:Daniel Buren + Gilberto Zorio + Mathieu Mercier


谭天:Angela De La Cruz + Peter Buggenhout + Phillip King



谭天:John Zurier + Koji Enokura + Tom Burr



谭天:Erika Hock + Robert Breer + Esther Klas + Hassan Sharif


【更多谭天专题文章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墙报网站阅读】


搜索“墙艺术”或“wall-art”关注墙报微信号“墙艺术”

报道联系:Email:wallart@wallart.cn

北京世纪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


向大家推荐一个超美的家居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来源:墙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