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09 00:00
i_TANC
艺术新闻中文版,每月带来第一手全球艺术资讯和专业声音,它也是国内第一份数字版和印刷版同步上市的艺术媒体。数字版“艺术新闻”已被AppStore主力推荐,并迅速成为下载量排名第一的艺术类媒体。创刊号印刷版3月16日随《周末画报》发行面世。
徐冰的作品《凤凰-2015》在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亮相便吸引了大量观众,5月8日,一场名为“凤凰——历史的迷思”的研讨会也在威尼斯随之展开;而在一个月前,徐冰便在TANC 专访中从艺术家角度详细解析了关于“凤凰”的一切。
《凤凰-2015》在威尼斯展览现场之日与夜
历时一个多月的场馆搭建与作品组装,徐冰的作品《凤凰-2015》在威尼斯两个14世纪的船坞中展翅,配合展出场地波光水影,《凤凰-2015》充满诗意。作为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单体最大的作品,这次的两只凤凰,每只有八吨重,30米长;因为在北京制作时间太紧,几乎是做好一部分就装箱一部分,没有将它完整组装起来过,此次威尼斯展出也是《凤凰-2015》的首次亮相。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导览手册上,《凤凰-2015》的展出地被标记为醒目的“2”号场地。
5月8日上午,一场名为“凤凰——历史的迷思”的圆桌研讨会在威尼斯同期举行,由威尼斯国际大学校长Amb. Umberto Vattani主持会议,参与讨论的人员包括意大利策展人阿基莱·伯尼托·奥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美国MOMA国际项目总监杰·李文森(Jay A.Levenson),罗马MAXXI美术馆艺术总监、策展人侯瀚如,清华大学教授、学者汪晖,意大利策展人弗兰(Francesca dal Lago)等。
“凤凰——历史的迷思”的圆桌研讨会现场
参与讨论的发言人都与徐冰以及威尼斯双年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奥利瓦曾担任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正是在这一年,包括徐冰、王广义等在内的14名中国艺术家在由弗兰、栗宪庭参与组织的“东方之路”单元参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第一次集体发声;侯瀚如曾任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对威尼斯双年展及国际当代艺术现场有丰富的经验;中国著名学者汪晖、美国MOMA的杰·李文森都与徐冰有过学术合作或展览合作;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凤凰-2015》这件作品及徐冰的艺术创作。
奥利瓦从军械库建筑的历史来分析徐冰的作品,认为《凤凰-2015》同时切合了传统与现代,即14世纪船坞与工业化的军械厂。杰·李文森认为,徐冰及其他中国当代艺术家一直在吸收、借鉴世界其他不同的文化模型,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资本、信息共享的时代,却很少人真正深入去思考这些大量的信息背后的涵义,《凤凰-2015》提醒我们思考“到底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汪晖认为这件作品与大家所熟悉的徐冰的作品如《地书》、《何处惹尘埃》的举重若轻不同,《凤凰-2015》使用了“Recycling”的概念,把废弃的材料借由艺术手法重新组合赋予生命,展现了在中国语境下长期缺席的劳工的痕迹,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侯瀚如从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全世界的未来”切入,认为当前动荡不安、充满冲突的现状,根源在于民族身份是如何被定义的。弗兰则从对中国前卫艺术概念的理解角度来分析《凤凰-2015》的创作脉络。
辞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的行政职务,以艺术家的身份再次回到威尼斯双年展的“战场”,这于徐冰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一个月前,徐冰在接受
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