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论坛展评 | 毕蓉蓉: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

2015-05-13 00:00

艺术论坛展评 | 毕蓉蓉: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 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 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

Artforum-CN

艺术论坛中文网作为国际知名艺术杂志《艺术论坛》(Artforum)的中文平台,自2007年成立以来,以其专业的作者队伍及广阔的视野,成为了解国际艺术动向的重要的窗口,为华语读者持续提供丰富优质的艺术讯息和独立艺术评论。

毕蓉蓉,《三联图 2/3》,2015,布面丙烯,190x190cm


获取近期展览热评,独家观点,专栏文章,精选译文,艺术家访谈及更多艺术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或登陆Artforum.com.cn


千高原艺术空间 | A THOUSAND PLATEAUS ART SPACE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一街699号铁像寺水街南区3-5号(临盛邦街)
2015.04.18–2015.06.10


毕蓉蓉的新作《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2015)被放置于50平米的白盒子内,艺术家利用矢量放大的累进关系,使展览空间以装置形式纳入作品之中,并试图将观众“拉”进她的写生现场,提供还原性感受,而这种感受又来自于经过处理转化后的新的现场。三联图以作品尺寸局部放大直至充满整个空间,《三联图 1/3》(90x120cm)是铅笔、拼贴和纸本水彩的架上写生,将图1局部投影成《三联图 2/3》,以布面丙烯的方式放大尺寸为190x190cm,最后展览空间的白色墙面以手绘壁画覆盖,玻璃幕墙则被喷绘放大的作品占据。


毕蓉蓉着迷的仍然是绘画语言的转换,其大致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梳理。线索一是显性媒介与空间场景的转换,来源于身体性感受的素描写生,被返还到工作室再加工,然后再将写生的现场转换为间接的工作室/个人想像的架上作品,最后利用展览空间进一步放大形成装置。这种操作方法其实得益于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作交换生期间对建筑空间的兴趣,创作视角从二维平面自然过渡到三维立体空间,以至于对公共空间中观众的参与和感受都被纳入到作品的整体考量中。线索二是隐性的书写语言的镶嵌,毕蓉蓉敏感于欧洲街头的图像和色彩,又基于严格的中国画线条训练与内在精神提示,组合成类似新表现主义包裹下的中国传统线描与填色交融的风格。


在结构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巧妙的控制了色彩和线条的节奏,让人联想到北宋山水画家范宽在《溪山行旅图》处理画面节奏的方法:占据画面中心巨大的山体与小路上一缕行人间形成的韵律对照。毕蓉蓉运用线条搭建起画面的空间框架,在框架中拼贴入采集于曼彻斯特街头的涂鸦、海报、唱片封面的缤纷色彩,这些夺目的色彩被重叠接合为画面肌理,飘浮在浓淡相宜的水墨之上,因而构成空白、水墨、色彩的递进空间——这并非西方绘画体系透视关系,更趋向于中国传统画卷移动的散点观看。


描述毕蓉蓉的这两件作品,可以满足于视觉游戏或装饰画面般的好看,无需过度阐释的。但惟一可以显示毕蓉蓉主观设计的展览空间的装置效果,倒是显得力不从心,几乎被架上作品的色彩屏蔽了。观众无法调动起身体性感受,更不用说理解作品之间比例递进的互文关系——当然,观众与作品以及与艺术家之间永远不可能全然达成一致。也许艺术家需要参照的恰是她赞赏有加的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方法:不仅仅基于人的感知这一共同经验展开创作,而是在感知上建立理性思考,并不断质疑现实社会体系所谓合理性的价值。


— 文/ 易鸿? ARTFORUM.COM.CN,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