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各种展览,研讨会,创作营,幻灯讲座,创作表演等等,视觉艺术中大概仅有陶艺可以延伸出这么丰富的交流形式。而在这些交流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陶艺家的幻灯讲座和创作表演。所以,今天的陶艺家们不仅要能动手,也要能动口.既然登上讲台,当然希望搏得掌声。
先说创作表演
创作表演就是将你的创作技法,创作过程与同行分享。这事对于思想保守,技术保密的传统手工艺者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祖传秘诀,拿手好戏,绝招是万万不可外传的。这原本属于“商业机密”无可厚非。而作为艺术交流,那就是分享。你要站到这舞台上,你就必须将十八般武全部拿出来,才可能征服观众。
一般而言,整个创作表演的时间应尽可能压缩在两小时以内。不必要做得过于仔细工整。过程中避免冗长的重复动作。创作表演时不可以埋头苦干,而需要一边做一边讲解,并时时要注意观众的反映。做每一动作要考虑到观众是否看得见,完成一个步骤时要有所停顿。甚至有时侯需要抬头挺胸,面向观众,让观众拍照。
再说图片讲座
第一,演讲开始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需要有一种平等相处的心态。在美国,交流演讲活动较注重“同行间的分亨”,而不是居高临下“师生间的说教”。观众间可能有些高手。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交流活动往往是有多人发言,因而在您上台演讲之前先要学会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在他人演讲时尊重他人的发言。专心听讲,踊跃参与,鼓掌。仅可能避免在他人演讲时下面开小差,提前离场等不礼貌行为。
第二,演讲时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要有自信,争取做到神情自若,轻松自在。切忌动作过多,过大,手舞足蹈,前俯后仰。演讲时尽可能不要看纸稿,目光要在整个会场左右扫视,以观察观众的反映。一般而言,演讲者目光停留在某位置不宜超过三秒钟。当有人提问,与某人交谈,或聆听某人讲话,就必须眼睛看着对方。
第三,准备讲座内容时,你首先应了解:你演讲的对象是谁?是艺术专业的还是普通百姓?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否与你相同?什么内容是观众希望知道?假如你的演讲内容是介绍艺术家的个人艺术,除了你的作品以外,图片还可以包括艺术创作中受到影响的任何事物:个人经历,家庭成员,生长环境和成长过程,教育背景,老师或其他曾受影响的作品,艺术的启迪等。图片放映的顺序可以是从早期作品到最新的作品的艺术创作历程。也可以采用倒叙手法,将最新的作品放在最前面,然后再是早期作品,近期作品,到最新作品。这样整个过程可以有头尾呼应。
比较法时演讲中常用的方法。譬如,您的某件作品是受到某一绘画作品的启发,您可以将这绘画和您的作品放在一起播放。
演讲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幽默感。这才可能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除非是面对十分专业的考古学家,演讲时应避免大堆枯燥乏味的数据,深奥的专业名词,避免“背诵”人人皆知的那些俗套。演讲时要懂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第四,演讲时要注意控制时间,遵守时间。假如需要现场语言翻译时,整个时间可能会加一倍。演讲者每讲两三句就应该作停顿,否则翻译者可能无法记住您前面的发言。演讲者应该有效地把握演讲时图片的数量要多,内容要丰富。每张幻灯片在屏幕停留的时间不宜少于五秒钟。一次半小时的演讲中,准备的图片应该在60至100张之间。演讲者并需要留出一定时间让观众提问题。遵守时间十分重要,整个活动往往前后有多人发言,时间上环环相扣。一旦拖延就会影响他人的发言时间。
1990年代起,笔者曾应邀在北京艺术博览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也曾应邀在美国陶教年会,加州陶瓷雕塑研讨会和一些大学大学举办过陶艺制作表演,幻灯讲座,也曾邀请了数十位中国陶艺家在美国的陶艺工作室,大学和博物馆举办过陶艺制作表演,幻灯讲座。在这里,我希望与中国同行分亨我的一些心得。
周光真
2008年06月于美国北加州
作者:周光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