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秦 蔼美自小对颜色和线条有独特的理解。早年习画时,有天老师要求画“桌椅”,她一反其他孩子追求“象”的作画,简单的线条配以色彩对比鲜明的大红和深绿,叫人记忆深刻,于是被选中张贴在室外。后来艺术家丁乙经过,觉得此画作者的天分不可估量,特意和老师交流。丁乙老师一语成真,如今秦蔼美好似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璀璨于当下画坛。秦 蔼美14岁始学素描写生和临摹,先用铅笔,后改水彩和水粉,之后用油彩和丙烯。2005年9月,在其从事绘画十年后,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成为当时最幼的参展者。2007年加入上海半岛工作室学习铜版画至今。期间从未丢弃她最钟爱的油彩画,2009年2月终于如愿以偿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其第二次个展。同年6月底在香港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让更多人能有机会欣赏到她笔下的海阔天空。
秦 蔼美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秦祖永的后人。秦祖永(1825年-1884年)字逸芬,号楞烟外史,江苏金匮(现江苏无锡)人。留有《桐阴论画》美学论著一书,论“作画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乃为真笔墨,方能为山水传神”,数百年来一直被誉为作画的最高境界。“作画密不如疏,浓不如淡,近不如远,多不如少”,秦蔼美虽永不会有机会和秦祖永见面,但她的“不尚形似重传神”的画作却把祖先所追求的境界展现的淋漓尽致。十几年来,她以自己的想象作画,绝非当下批量生产的美术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千篇一律的作品,通过她的画,观者可以感受一块从未经打磨的璞玉散发出的质朴的光辉。
文章来源:2009年6月30日香港《成报》(摘要)
作者:俞锦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