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启屿评论

  我与董希源认识是他从上海回来在福州第一次开画展时,他当时给我感觉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他很重视传统,画展中有很多临摹传统的画,我当时想了这个青年不简单,以后肯定会有很大发展。
  昨天看了他两本画集,青年出版社出的那一本以前在书店里看过,与后面人美社出的这一本反映了希源的两个阶段。第一本画集的作品受85年新思潮影响,创新意图多一些,吸收现代构成多一点。现在的这一本,就是画展的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经过那个阶段以后,走入一个成熟阶段,因为他曾经临摹大量的传统作品,回头看看,还是传统里有很多营养,值得去吸收来充实自己。
  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是很下功夫的,比如那件临龚贤的长卷,是花了很多精力的,一丝不苟的啃下来的。我们看他的新作,也是延着传统脉络走出来的,把传统手法,与现在很多青年画家常用的如素描、肌理、造型等各种手法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和几个朋友今天一起看画都感觉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个局部都画得很认真、很深入、能沉住气、冷静下来,非常执着,每一幅画都花了大量时间,画了那么多作品,非常难得,不是急功近利,画几幅画就想跳出来,而是不断探索,不断深入,追求自己的画风,这种精神很可贵,值得学习。
  杨启屿 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作者:杨启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