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刚 毅 与 温 情——我 观 石 良 的 艺 术

  艺术表达之动力源自于人的精神情境。所谓精神情境,首先是指人性发端的情境,犹如某些溪流发端于绵绵芳草之沃土,某些则发端于皑皑白雪之山巅。人性发端之根源决定人的后天选择和判断。艺术是人精神倾诉的重要渠道,造成艺术的诸方面同样来自于和受制于人性。石良亦不例外。作为一个画家,石良的作品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发端的原始情境不同。直观石良的品性,洒脱坚毅而又特立独行。然此仅直观一面耳,触之弥久而俞能探知其心灵深处澄净坚磐的良善与温情。石良的艺术皆发端于此,从精神到语言,皆发端于人性中的一对矛盾但并存的情结,亦即刚毅与温情。
  近代哲学和文艺理论偏重于使用实证的方法去阐释世界,实证的方法固有其结构的严谨和逻辑工具的强大,但却不适合去考量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精神是含蓄的,精神又是模糊的、无法言说的,求取其精华的最佳途径乃是通过心灵的碰触与交流去品味和体验。对于认识艺术家,考量则不外乎两种途径,也就是人和作品。从单纯的性情角度来看,石良是一个率真刚毅的人,熟悉他的人对此皆深以为然、交口称道。而对于一个艺术的旁观者来说,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触摸他的艺术作品来感受他的精神与灵魂,从而触碰他的人性。石良八十年代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学习,深谙第一工作室的学术精神。直至后来始终从事的是油画创作与教学,第一个工作室的学术精神始终渗透在他的艺术里。石良治艺专注勤勉,数十年孜孜不辍。他的绘画见证了他的艺术历程,他的语言见证了他的心灵轨迹。
  某种程度上看,石良的早期作品带有欧洲传统的古典风格样式。这也是第一工作室的核心精神。之所以这样判断主要是指语言和造型意识,自然,这一切来自于师承的精神。因此,从石良的早期作品里,观者可以体会到严谨的造型意识和稳健的绘画结构。尽管这种风格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是石良的艺术后期升腾的基石。对于不同的艺术家来说,其攀升的具体途径会带有极具个人传奇色彩的差异,但差异之后也有其可循的规律。比如个性植根于共性,当共性规则的力量足以约束个性的时候,那么个性就会呈现出某种规范的表象;一旦个性充分地融汇于共性并驾驭它的时候,另外一种发端于规则却非规则的因素便奔流而出了。
  进入9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间,石良以他的作品自然地阐释了这一规律。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见了人性的趣味对造型诸元素的玩味和推升。此时,他的造型已经越过了抽象的一般规则,变得极具个人色彩的敏锐和坚韧还。当观者这样想的时候,仿佛有几个风格类似的画家影子一掠而过,某些词汇,诸如:孤寂、敏感、神经质等成为这样一类作品的风格潜台词。我无法揣测石良在这一阶段是否有此理性意向,但他的绘画所折射出的审美情绪却与上述艺术家表现出的刻意与纤弱不同,无论是纯粹的绘画语言所折射的审美情绪方面还是主题所寓意的观念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这便是深层的人性所折射出的光芒,没有纤弱和敏感、只有刚毅与伴生之温情。从语言的现象上看,同样是敏锐的坚韧的边缘与类似的表现语言方式所以表达的审美情绪却截然不同。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重复,这是人性使然。绘画语言本身是性情的写照,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类似的表现方式所反映的审美情绪不完全不同。这一切都可以落实在最终极的语言上来探寻缘由。语言是精神的外化,石良的刚毅性情在不自觉中体现在绘画语言之中了,已经修正了某种样式的颓靡情绪。
  在这一阶段,从纯粹的绘画语言本身考察石良的作品,首先是形的因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这种强化首先体现在画面的形与自然形的距离上。自然本身的形与画面的形相去甚远,强弱的节奏在这一时期作品里也变得强悍奔腾,与初期的古典情结相去甚远。自然,这样的强化究其终极还是一种心灵的需求,是强悍的心灵向画面索取一种力量。作者在绘画的诸因素上都加以强化,对诸因素的关系处理上也是极尽书写。这是一个时期的情绪写照。但当观者细究绘画本身的时候就会发现,学院的影子却还是隐约闪烁在石良的作品中间。或者说,尽管一种激烈的情绪渗透在形的趣味,尤其是肌理与笔法之中,但出自于学院的严谨规则却丝毫无损。表现的情绪是强烈的,但造型语言的规则却还是严谨有序、不失章法。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我们看见了激情,也看见了温情,看见了心灵的矛盾和冲突。石良对形的趣味有极为独特的体验,尤其在边缘形方面,一般趋于敏锐清晰,富于坚韧度。然而,他却又对肌理笔法钟爱有加。清晰稳定、逻辑严谨的形与强烈却充满随机和不确定性的肌理似乎是一对调和困难的矛盾。但石良却以一种统一的趣味把它们融合到了一起,使得两强并列。似乎,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的张力都是来自于这两种力量的制衡,既是画面的力量制衡,也是情绪的力量制衡。
  艺术家的心灵在不断地被生活和经历滋养,从而萌生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因而相对于艺术家个人而言,由不同历史阶段的体心灵验升华而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石良亦不出其外。在近些年,石良的画犹如他的性情,逐渐趋于深沉超越。似乎削弱了某些张扬于外的力度,但却提升了一种更强更深沉的精神力量。观者可以看见,石良的作品在语言的体验和深度需求上与以前显著不同了。画面的诸因素都较以前的作品中庸了,边缘形也较以前含蓄了,但却更加富于一种韧性的力量。肌理和笔法也没有以前的作品那样跋扈,但却更加浑厚严整,更加服从语言的整体需要。最显著的一点,过去的由形与肌理的矛盾所形成的张力被一种更加宽博的中庸情绪统一了,或者说对于两者的力量冲突由压制转化为调和。这是语言的升华,也是审美判断力的升华。
  在纯粹的绘画语言之外,石良的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画外的寓意和观念。在当下,对于观念的追求早已经成为时尚,甚至于很多人言必称观念。为我们所熟悉的,以观念为表达主题的作品和艺术家也很多。石良的作品也有表达某种观念之倾向。但与某些观念画家不同的是,石良作品中的观念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出现,抑或更加含蓄地以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的方式来呈现。他的早期作品和近作都体现出这一表达观念的特有方式。与我们常见的观念绘画相比较,石良的隐喻和情绪的终极动力都是出自于情感的诉求,而不是象很多观念绘画那样苍白和概念。
  石良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在整体的印象里,他的作品从立意到语言都有某种程度的现代甚至于时尚气息,但当观者用心品味他的画面语言的时候,却又发现他的立足点是在传统甚而是古典的彼岸;初一接触,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刚毅粗犷,激情恣意,可一旦用心品味,观者又会发现他的作品里常常留意叠透着单纯与良善。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似乎很矛盾,但却又是那样的协调和统一。这种统一来自于无形的力量,也就是更加宽宏的审美情绪,一种善于组合融汇的审美能力,但究其终极,还是来自于人性的光辉,一种刚毅、一种温情。

作者:,常,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