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KnowArt | 马文作品《看山是山》有感

红一号真难找。

初来草场地艺术区,我真是有点茫然了。以前看惯了展览,这次却是没了头绪,没指示牌,只能每每遇到貌似“文青”的路人我就上前打听,红一号在哪里。他们都摇摇头。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最后决心自己去找,这是个转换思路的时代,是不是问问和艺术无关的人士呢,偶遇神奇的快递小哥。小哥准确的告诉了我红一号的位置。

如果说只是一个突兀的高山,只会让人产生难以逾越的敬畏。那么,如果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装置艺术的美:在于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不同概念、不同理念下的再次发觉和体会。初到红一号——“影窟”展示厅,恰逢作品的小调整。马文大师正在重新布局她的“山”,还在一边念念有词的说着:这个位置,应该是看山的最佳位置。我的心里想,谁没看过山,山有哪有什么最佳位置呢。






从材料学的角度上来看,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等轴系的晶体存在状态。其实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含水的二氧化硅可以成为欧泊。含有杂质的二氧化硅随着岩浆涌出地面,凝固时的不规则收缩。形成了玛瑙美丽而独特的花纹。我想我现在看到了它另一个面目。

从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分析,无外乎声,光,电,形,色。“看山”到是中规中矩,面面俱到但不艳俗,循环播放的空谷水滴,借助游丝到达玻璃的光纤,可控到吝啬的光源供给,抛水而成的高纯玻璃体,形如夏雨荷瓣的露水,还有大师招牌似的大块墨色玻璃(寓意为墨池),加之一点点被融入玻璃的绿,仅此而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都这么说:装置艺术是舶来品,进入中国已有二三十年,但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也就剩下玉渊潭的大黄鸭和轰动一时万顶红伞。究其原因,装置艺术吐露的是心声,是稍纵即逝的灵感。这些作品怎样在受体之间产生共鸣,这是一个大问题但绝不是障碍。无论他曾经想表现的是什么,最终能够天人和一者少之又少。看到马文的“看山是山”作品时,到是眼前一亮。

一位观者感慨道:这像极了连续的气泡,细想也对,这不就是艺术家在她艺术探索的道路上,释放出的一个个灵感信号吗?

反观,站在影像学的角度。我更希望“看山”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各个时间去了解。山或许是巍峨、或许是秀美,我倒是期待着,看山的作品。能还有一个自然观照版本。垂吊作用的鱼线,加上晶莹剃透的玻璃乃至琉璃。仿佛是一座倾泻而下的山峦,颠覆了概念的出现。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无比丰富的视觉效果。我想,这正是,作者马文,给我们展现的“艺术”的冰山一角。








“看山是山”取自于山海之间的材质,经过大师的巧妙构思、构架,使之承载着文化的积淀,流淌开去,无疑这将是一个隽永的作品。

那么来吧,“看山”吧。来横看成岭侧成峰吧。








展览时间:2017.11.18 -- 2018.1.19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艺术区一号B1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