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凉山彝族自治州植物考古新发现

2018-03-15 10:40

  本报讯 3月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近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植物考古的成果:在当地一处名为团山包的考古遗址,出土了麦类作物的炭化种子,将该地区大麦小麦的出现时间,提前到了春秋时期。

  最近几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中游北岸和盐源盆地三个重要地理单元,开始了系列考古发掘。其中的植物考古大致了解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汉代的农作物结构。此次考古的一大重要发现,当属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已经出现了麦类作物。负责植物考古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闫雪介绍,最早记录该地区麦类作物种植的文献是明代地理著作《蜀中广记》。该作引《渡泸初略》,记录了在雅砻江下游河谷明代卫所屯田中,种植作物以豆和麦为主。然而,此次考古在当地发现的麦类种子,将当地先民食用大小麦的时间由明代提到了春秋时期。(雯 文)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