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鸿章家庙散落户外文物已回室内 百岁白玉兰绽放

2018-03-22 12:43

  

  一条窄窄的青砖小径,散落一地白色花瓣,几天前一场暴雨突袭合肥,位于新站区磨店社区于湾村的百年历史李鸿章手植白玉兰是否依然安好?

  转过李鸿章家庙遗址的东北墙角,一棵比两层楼还高、树干胸围约100厘米的古树跃然出现。满树的硕放花朵,如同茶杯一般大小。

  这棵130多岁的白玉兰,当地人称为“日本树”。“李鸿章70岁那年,其子李经方从日本回国,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赠,李鸿章父子亲手种植在家庙。”当地的社居委书记葛伦俊说道,这棵白玉兰在农历二月初春,其他树木的枝叶未发时,它已先开出满树白花,也被当地人称为“望春树”。

  竖立在树前一块落款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的红色牌子,标明其为安徽省名木,取名为“李鸿章白玉兰”。

  葛伦俊说,感觉古树也像人上了岁数一样,今年花朵数量明显不如去年五六百朵之多,“我们希望园林专家能来会诊,使古树存活的时间更长,让越来越多的人观赏。”

  于湾村曾是一个不出名的小村庄,却因100多年前李鸿章在此修建家庙,得以闻名遐迩。当地人传说,李鸿章家庙占地20亩、规模99间半。曾国藩日记详细记载了李鸿章家庙的修建时间,是在同治七年(1868年)。

  合肥新站区建设局和磨店社区共同筹资32万元,修缮李鸿章家庙遗址,原先散落在空地上的几件文物搬进了室内,终于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

  于湾村一个铁门紧闭的院落里,李鸿章家庙遗址临时保护处的室内展厅,摆放着原先的石狮、石鼓、饮马槽、圣旨碑。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 葛伦俊说,准备把室内陈列的文物,都安上玻璃罩,每件文物前的展示牌,详细记录文物的历史,并将圣旨碑上的文字拓印展出。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