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粟之心沧海之意---读楚承明的“微书写画”

  只见画山的奔马,迎风奋蹄,骨秀鬓扬;近看始发现,其线条非一笔而出,而是由许多小字组成;再用放大镜看,小字乃以小楷所书之咏马诗,一匹马竟用了223首诗、19000字。

  转业军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士楚承明的“微书写画艺术展”,今天在中华世纪坛开展,其新颖独特的书画形式,引来许多人的关注。

  “微书写画”,即作者凭肉眼以笔墨于宣纸上作微书,米粒大小的地方,可写数十字,并以这些字连成线条,近观乃精巧微书,远观则是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画。

  楚承明的“微书写画”作品不仅画中游书,画外还有说明式的卷跋题款。其题款小楷,兼有“欧柳颜赵”四家之笔,而其中属柳意最浓。其画中之书,仅以笔端一毫所书,用放大镜细读,丝扣之间,颇具工巧。

  1976年,楚承明应征入伍到青藏高原服役,部队生活的艰苦和边塞的寂寞,磨砺了他的沉静秉性,赐予他深悟中国书画的灵感,并让他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微书写画”。

  作者在“微书写画”中寄托着对“诗书画合璧”的一致理解。诗,除了在选择上与书情画意互为表里之外,还可以见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索。书,尤其是工巧的楷书,作者多年临池不辍,腕底自有风云。画,则用字组成的线条,来勾勒绘画的思维与形象,不能不说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可以说,楚承明对“诗中画”的理解中,既有传统艺术的浸染与熏陶,也有锐意创新的冲动与尝试。

  今天,我们可以从展出的100多幅作品中,看出他独自走过的路和一个个驿站。《毛泽东像》、《邓小平像》,皆用伟人的生平大事写成,分别有19000字和8000字。《老子像》,用《道德经》等9000余字。《观音菩萨像》、《一百罗汉图》分别以种种佛经写成。其代表作《花鸟图》更以咏石诗作石,咏花诗画鸟,700余首诗、500000余文字被赋予了别样的神采与生命。

  欣赏楚承明的“微书写画”,可以让人深思“诗书画”的关系——除了形式上的组合,应该还有更深刻的精神理念上的融合;可以让人深思中国书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没有“欧柳颜赵”和“芥子园”,中国书画的古老艺术肯定成为无源之水,但囿于其中,恐怕已成一潭死水。从这个意义上说,楚承明有关“微书写画”的探索与实践只有其意义与价值。

  苏东坡曾这样批评自己的书画:“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意思是说,修习中国书画,师古却不可泥古,更不可泥古不化。“微书写画”已成为楚承明的语言,他的笔墨在一粟之内,他的梦却沉浮于沧海之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