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十冀童心》序

  阳春一日,范曾托人送来一包打印好的画稿,附信一纸,嘱我为他这些即将付梓的新作写篇短序。

  在明彻的春光里,随手掀动画页,眸子灿然一亮,图画岂能令我耀目?它们皆是些斗方扇面,信笔勾画,不着颜色,甚至只用一支笔,一色墨,画罢便题;随手更随心,浪漫且自由。看似小品,实为精品。大文人的性灵之作,都是这样不经意地露出来的。吴门文沈,清初四僧,扬州八怪,莫不如是。

  然而,这些新作中的性灵,又因何这般别样的清醇和透亮?此时我注意到他自题的画名:十翼童心。童心二字 ,对于我辈已构成内心深处的触动。它是一种生命的怀旧,还是心性的回归?

  这使我想起,当年范曾卖画捐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时的种种情景。那时他心高气盛,血气喷张,故而才有一时期笔下的人物全都桀骜不驯,仰面朝天,仿佛画幅太小,急欲脱纸而出,独立于天地之间。

  一个真正优秀的画家是能从画中看到他本人的。他就站在他的画的后边。因之,范曾的新作是对他当今的自己最好的解读。他已经离开昔时巨浪翻涌的中流,尽享长江大河的下游那种特有的平和与宁静了。

  今日的范曾,绘画的语言少做刻画,多为抒写;结构不谋严谨,但求疏朗;形象摒弃一切雕饰,崇尚简约与神足;他那种惟范氏独有的线条,不再着意于跌宕遒劲,力透纸背,而任其如行云流水般地飘逸与放达。由这不多的小品,可以看到范曾已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近璞归真,信手由性,一任自然。我喜欢当年的范曾,更喜欢今日的范曾;这是艺术的范曾,更是人生的范曾。因为,艺术就像人生一样,最终要找到的,其实就是生命的本真,变即童心是也。

  范曾读到此处,不知以为然否?

  写于海棠繁盛于问湖轩前

作者:冯骥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